APP下载

谈老子“道”论的母性本位意识

2009-06-15沈香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老子意识

沈香萍

摘要:《老子》始终贯穿着“以母为本”的主题:老子把道称为“天下母”(第二十五章);用母和子的关系来比喻道和万物的关系,进而提出“玄牝”的概念:老子所憧憬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老子“以母为本”思想的历史依据。

关键词:老子;母性本位;意识

一、道为“天下母”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老子》首章说:“道可道……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和“母”没有明显的区别,两者都指“道”。所谓“始”,《说文》:“始,女之初也。”可知“始”的本义是女子怀孕之初。《说文》:母,“从女,像怀子形。一曰像乳子也”,“始”即“母”,“母”即“始”,两者都是“生命力”的源头,是万物最后的根源,是天下万物的大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第五十二章)王弼注: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母”指称的是“道”,“子”指万物。也就是说老子把道比喻为母亲,天地万物都是从“道”这个母体中生育出来。老子用母和子的关系来说明道和万物之间的联系,是“道”即母的更深一层的说明。

二、“道”即“玄牝”

道不仅为“天下母”,老子还把这种母性提高到形而上的高度,提出“玄牝”的概念:“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第六章)“牝或‘匕是女阴之象形字。‘玄牝象征着幽远深妙的、生产天地万物的生殖器官。老子追求的道是永恒的天地之根,而天地之根竟然是女性生殖器官的“玄牝”,整个宇宙发源于女性生殖器官,只不过道的存身之地是看不见的玄牝。在老子哲学中,玄牝是伟大母亲的象征,牝具有生成万物的崇高的哲学意义,所以在老子看来它是神,是谷神。“谷神”在马王堆本做“浴神”,其义为“溪谷”。山谷中央空虚,四周围着山丘,其外形与女阴相似。功能又相同——前者能使草木生长茂盛。后者能孕育生命。古代常以有水的溪谷比喻女性生殖器。“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用突出的山陵象征男根,用凹陷的山谷、洼地象征女阴是生殖崇拜文化通行的象征方法。

就是说,在古人眼里,丘陵为阳,为牡,代表男根:溪谷为阴,为牝,代表女根。周予同先生就说过,三代曾“以地、月亮、溪谷为女性的性器官。而加以崇拜”。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谷”也是指女性的生殖器。

由此,山谷、溪谷又有母性之义。谷在《老子》一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它的意义都是女性的象征。老子即又称“谷神”为“谷母”:“谷母已盈将恐渴”(第三十九章)。张松如先生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一句时说:“太空的元神不死而永生,这就是微妙的母性”。也把谷理解为“母性”。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老子那里,在古人的心目中,“谷”为母性之象。

老子以“谷”为“神”,以“牝”为玄,道出了“谷”和“牝”的神秘、崇高之义,如高亨所说,都有形而上之义:“玄牝者,形而上之牝也”。形而上者,在老子的哲学中就是“道”,因而“玄牝”、“谷神”都与“道”想交通,皆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本。“谷”、“牝”又代表母性,道为“天下母”。“母性”即为“道”之化身。“道”即“玄牝”,即是形而上之母。以“谷”为“神”,以“牝”为“玄”,以“母性”为“道”的化身和表征,说明了老子一种非常强烈、非常深刻的母性崇拜情结。

三、向母性的回归

老子憧憬“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渴望向母系社会的回归,这是老子母性本位意识的历史依据。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第五十二章)“母”与“道”同体同义。老子所谓“子”,亦即“赤子”、“婴儿”。是他所标榜的一种最理想的生命状态。老子要人复归到这一婴儿状态。也就是要回到母腹中去。回到万物根本中去。母腹、母体、皆为“道”之象征。只有在那里,才会跟“道”永存,“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十六章),只有返回“根”、返回“道”、返回“母”,才会获得安身长命的保障。为此,老子提出了他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正是母系氏族社会。老子向母系社会的回归是其“尚阴崇母”、“以母为本”意识在现实生活理想中的的反映,其“根”在于老子的母性本位意识。

猜你喜欢

老子意识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论老子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