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式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09-06-15丁桂芝孙贞文孟祥双赵家华

计算机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实践

丁桂芝 孙贞文 孟祥双 赵家华 王 炯 王 翔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7-0004-05

摘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全面贯穿工学结合,但是难以实现,因为有很多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文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为载体,整合了众多社会资源,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与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共同组织实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天津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适应市场对嵌入式人才的紧缺需求,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了实用化改造,并聘请天津研发、生产嵌入式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为专业带头人,校企共同探索并实践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简称“嵌入式”)被确定为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嵌入式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成果以该专业为载体,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商科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对成果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工学结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1职业岗位分析来自企业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职业岗位分析是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步,也是很难操作、需要突破的工作。难点一,院校不易找到配合的企业;难点二,企业愿意配合,但因为不了解教育,提供的数据不一定能够用于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教师引导。嵌入式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助理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助理嵌入式产品测试工程师、助理嵌入式产品销售工程师,其分析方法如下:

首先,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博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嵌入式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工作流程,划分职业岗位,分解岗位工作任务,对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提出具体要求。其次,请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提供能够接受高职学生就业的3~5个相应岗位。

以上分析为专业准确定位、后续课程开发奠定了来自企业一线的职业岗位分析基础。

1.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建立在对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该方案设计全面贯穿工学结合,主要表现在:

职业岗位——由行业企业提供;

专业定位——结合区域经济与学校办学实力;

人才规格——瞄准职业岗位;

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实训、实习三个环节;

课程内容——彰显“做中学,做中教”;

实践环境——校内校外相结合,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师资队伍——专兼结合团队,着重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教学资源——校企共建;

教学运行——刚柔相济,建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具体操作是:

柔性引进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作为专业带头人,与专业教师一起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其中吸纳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博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工程师、教授的多方面人士的建议。

2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2.1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做中学”、“做中教”模式

“模数电路基础”、“C语言与数据结构”、“嵌入式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ARM体系结构与应用嵌入式软件开发”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全部在实训室进行,采用“做中学、做中教” 的教学方法,其中学校教师与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共同开发的“嵌入式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核心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嵌入式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中融入大量企业元素。教师与工程师一起选取实际工作中最能涵盖单片机应用技术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的“实现双机通信的电子号码锁的设计”项目,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功能分解,提取工作任务并进行序化,分析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设计一系列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工作项目作为学习情境,以学习情境为教学单元组织课程教学。配合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不管是学习情境还是训练都严格地按照企业产品设计的流程进行组织。这种教学设计以实训室为课堂,边做边教,边学边做;干中学,学中干,学干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习情境为教学单元组织课程教学的学习对象是全体学生,学生分组、自主学习也是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这种学习有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的方式,也有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内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训练项目、创新项目、竞赛项目、参考案例,为有自主学习愿望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供了演示项目,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这些项目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和开放式训练的机会与途径。

无论是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还是为了个性化学习,通过操作规范、安全教育等方式,教学始终贯穿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课程资源建设还以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为蓝本,使用网络资源虚拟企业真实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技术手册等。这样使学生在在校期间,未进企业就能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实际工作岗位、工作流程,使之明确就业取向,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学生“三段式”实习,培养职业意识

学生“三段式”与企业深度接触是指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实习,主要包括:企业参观实习(大一:认识性实习,大型企业)、企业工位实习(大二:单元性实习,中小型企业)、就业顶岗实习(大三:综合性,与就业相关企业),这是学生在校期间逐渐深度了解企业,由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的三次基本企业学习体验,是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验、实训、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内的“实验、实训”,校外的“认识性实习、企业工位实习、就业顶岗实习”形成“实验、实训、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机整体,能够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实验性、开放性、职业性。

(1) 企业参观

2007年9月,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到天津天地伟业进行参观,企业副总经理王健给学生介绍企业情况,技术总监宇德志与学生座谈交流,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企业。

(2) 企业工位实习

2008年10月开始,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名学生分两批到天津商科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工位实习。企业专门为学生实习开发工作流程、制定管理规范,在两批学生中有效实施。

(3) 就业顶岗实习

2008届30名学生到嵌入式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天津天地伟业进行为期7个月的就业顶岗实习,2009届15名学生到天地伟业进行为期7个月的就业顶岗实习。

在“三阶段”企业学习中,尤以大二企业工位实习最难操作,一般企业不愿承担合作失败的风险。

“三段式”企业实习使学生养成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缩短上岗期,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3.1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双教”能力

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经有三批教师,共13人次,分别到天津道可道物流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这些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科技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4位企业顶岗实习教师为学校开发了考核管理系统,现已投入使用。

3.2工学结合的系列教材,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从2006年11月开始,我校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天津多媒体指南针设计中心共同组织,联合10余家企业,与高职院校教师合作,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和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体系,共同开发适合示范校建设要求的嵌入式专业及专业群工学结合教材50余本,现已出版发行21本。这些系列教材的特点是:

(1) 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要求制定教材编写大纲、设计教材体例和内容。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紧密对应,使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材内容的三位一体,强化教材体系的职业性。

(2) 教材内容体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应用重点,强化技能训练,形式立体多元”的思想,教材内容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训练为主,真正成为高职高专学生“量身定做”的教材。

(3)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体现职业素质培养。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材内容,使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教材内容有机衔接起来,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材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4) 融入技术标准,将电子技术、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嵌入式等行业技术标准融入教材内容中,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标准”教育,增强“标准”意识。

4建立无缝对接的长效机制

4.1保持工学结合长效运行

我校本专业与9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各有结合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特点是:合作时间长、合作项目稳定。保持这种长效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找准工学结合点,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第二,校企合作对应的是企业,不是某一个人,因此能够保证合作对象不会因某一个人的工作变动而影响到合作。比如,与天地伟业的合作资源完全是由副总经理调配。

第三,专业带头人整合多方资源,经常为企业与学校、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合作、沟通平台,经常创造与企业老总之间的沟通机会和渠道,加深彼此合作的感情交流,使企业老总有支持教育的成就感。

4.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全面工学结合使学校教育不能按部就班,但也不能没有秩序。因此,学校对工学结合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要有预见性,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成果对柔性管理内容、柔性管理办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柔性管理制度。

5应用情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06年12月开始在200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与此同时,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推广到专业群“计算机网路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全部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07级6个专业全部实施新的、贯穿工学结合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受益学生700余人。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7年,3人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2006~2008年,13人获得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计算机类技能大赛一等奖;2007年,3人进入微软第七届办公软件技能大赛中国赛区10强;2007、2008两年,20余名学生在全国“创新杯”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嵌入式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探索了一条没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道路。只要选好结合点,就可以走全方位工学结合之路,我校所采用的方法对同类院校有借鉴作用。

以上内容对深入贯彻[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精神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