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务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09-06-15倪再李小青李建明
倪 再 李小青 李建明
摘 要:教务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又相当复杂的一项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课程设置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务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教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教务管理 现代化 教务管理系统
一、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与重要性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处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枢,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是整体教学管理正常运作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贯穿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和人才培养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教务管理过程的现代化,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提高教务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校日常的教务管理不仅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校园建设,而且可以满足师生获取信息的需要,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对学校来说,优化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节约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及校园设施;便于教务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分享,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推动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充分体现现代化高校的先进性。对教师来说,利用校园网了解自己的授课任务及课时安排,随时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和学生成绩,节约更多时间用于理论、科研的研究。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有更多的余地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有力提升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为教学管理工作开辟崭新的一页,为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做积极贡献。
二、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式构建
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计算机网络模式是一是C/S模式,一般是由客户机与服务器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系统平台模式;二是B/S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层次组成。
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面向用户多、内容复杂、管理面广等特点,系统中完全应用C/S模式或B/S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系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考虑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且地点固定的小范围内使用C/S模式,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地点灵活的广域范围内使用B/S模式,充分利用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为不同的子系统选用不同的系统平台,构建一种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混合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能经济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简化一部分客户端程序,另一方面能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性。此外,它还具有系统维护简便、布局合理且网络效率高等优势。
三、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量大,且不容出错的工作,利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力和时间,而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课表是进行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一张好的课表能合理的安排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利用传统的排课手段,即手工排课,一个中等规模高校,整个课表的编排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课表的初稿,通过使用课表编排系统,初稿的编排工作只需要不到一个礼拜时间。同时能合理的分配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并且由于系统能自动识别任课教师、上课班级时间、上课地点之间的冲突,这也为课表后期的调整带来极大方便。
学生成绩在教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出错。以往学生成绩的输入由教务秘书完成,一个教务秘书要输入全系几百个学生的所有成绩,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由教务秘书输入改为由任课教师自行输入,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成绩输入的效率,更减少了成绩输入错误的几率。
随着各高校学分制的推行,学生选课规模已越来越大,以往人工选课的模式不仅效率低,并且浪费大量的人力,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选课系统,设置好相应的选课条件,学生就能利用计算机完成选课,在选课过程中还能查看相关课程的信息,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还能完成等级考试报名,学生网上评教等涉及学生的大规模的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还能完成了考试编排、学生学籍处理、毕业审核等要求精度高、难度大的工作,为学校的日常教学的稳定提供了保证。
四、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运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应用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
教务管理系统作为现代化教务管理的平台和手段,能解决日常教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但是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教学管理方式有自己特色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自有的程序模式无法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效的统一,在甲学校运行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并不一定适合乙学校。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对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的程度还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只能通过改变自身的管理方式来迎合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模式,这给学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桎梏。
2.教务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上升,也就意味着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得处理这些日益骤增的数据量,不仅要处理,而且还得高效稳定处理,否则无法起到现代化教务管理的作用,比如在学生进行选课的时候,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得同时满足上千人的选课请求,如果出现系统的崩溃,就意味着选课工作的失败。
网络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方便,但也给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网络中的病毒,如果阻止黑客对数据服务器的攻击,这是教务管理系统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3.对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缺乏决策支持
教务管理系统更多时候只是一种辅助教务人员进行管理的手段,但教务管理系统中所具有的数据几乎包括了整个学校信息,如果仅仅只是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处理相关问题,那显然是浪费的。因此,不仅要求对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的进行存储、统计、分析、输出,而且要逐渐构建数据仓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教务管理模式和水平迈向一个新阶段。
4.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现代化教务管理模式能否有效稳定的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一方面,年龄偏大的教务员具有丰富的教务管理经验,但对于计算机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却有待提高,有些老教务员对教务管理系统甚至存在着排斥的情绪;另一方面,年轻的教务员能很快适应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教务管理的了解。
五、对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开发组件式的教务管理系统
针对不同院校,在通用组件搭建的基础上定制个性化的教务管理系统。通用组件是整个高校教务管理中共有的,都需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个性化的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扩展功能组件,这样就形成了“共性”+“个性”的教务管理系统,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校的需求。
2.优化系统程序,提高网络安全
一方面,在进行教务管理系统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亢余的问题,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压缩,整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网络中心,除了在服务器上配置必要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外,教务管理系统自身的安全设计也很重要,比如对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功能权限等。
3.开发相应决策分析系统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开发相应的决策分析功能,对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供管理人员和领导进行分析决策,该系统可以直接作为一个子系统集成到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也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其数据应来源于教务管理系统。
4.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推进现代化教务管理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让年轻的教务员熟悉教务管理的流程,在教务管理进程中,每一项工作都有其工作程序,若按其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就能做到有条不紊、及时准确。总而言之,实现现代化教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人,只有把管理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世利.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03)
[2] 黄立明, 郭红英.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11)
作者简介:倪再(1981- ),男,浙江杭州人,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