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009-06-15吴昭
吴 昭
摘 要:当前的基建工程向着深山高原大江大海区域发展,向着高精尖工程项目发展,安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施工企业要更新观念,健全体系,落实责任,消除隐患,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安全管理 长效机制 建立
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以改善民生为主的一大批基建工程陆续上马,这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大好机遇,同时也给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这并非老生常谈,而是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经营规模之间的矛盾问题。随着基建规模的增幅加大,国内骨干大型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张。要完成好这些工程施工任务,企业既有的资源配置难以满足需求,必须新增大量的资源配置,其中很重要的是设备和人力资源,新设备、新人手的上场都要经历一个磨合期,况且一些新研发使用的大型专业工装设备还有个试用过程,磨合期、试用期中设备、人力资源都是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源。
其二,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与施工生产技术能力之间的矛盾问题。除房建和市政工程外,中国基建的主战场逐步向偏远山区和江河大海转移,偏远山区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多是“三无”之地(无水无电无路), 地质地形复杂,工程设计多为长大隧道和高墩大桥, 跨江河湖海也都是建设超长桥梁和隧道,许多技术难题都是世界级的,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造成了施工组织难度大,技术攻关难度大,施工安全隐患多。
新形势、新变化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扎实地致力于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与工期质量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观点,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安全是员工健康幸福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施工安全是建筑企业立足市场,生存发展的根基。安全形势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信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确立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通过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并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从而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筑企业的每一个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建立在对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切实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全面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健全管理体系,突出制度刚性。
《安全生产法》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有利于企业依法规范安全生产,促进各项制度和保障措施落到实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在企业内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和两个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首先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命脉。各级机关和项目部的安全工作必须有专门的业务部门、足够的管理岗位、过硬的专业人员专职负责,并确保上下畅通,左右协调。各企业要尽快实现安全管理人员由安置型向专业化的转变,培养一批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建设一支稳定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保持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相对稳定,形成从公司总部直至作业班组的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性和衔接性。
同时要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突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必须做到严格检查,奖惩兑现。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必须落实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不能以工作确实辛苦、贡献确实不小等理由推卸责任,功不能抵过,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原则,强化责任心,落实责任制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都要明确规定,而这些责任人要以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生命和财产负责,对企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履行安全岗位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岗位自控、工序互控、结合部联控、安质员检控、领导监控的安全监控体系,在安全管理过程上达到危险源识别、安全隐患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安全日常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安全技术交底,直至安全责任状的签定和考核兑现等每一环节,都能得到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落实安全责任制,落脚点在于作业层,所以安全管理的重心,要从中高管理层转向基层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欠缺,安全防护技能不强的一个群体,特别是劳务合作队伍中许多工人,更加需要培训和监督指导。所以,安全管理及培训,不能只停留在制度的制定、领导的宣讲和规章的悬挂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最基层的学习和执行上,特别是加强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及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指导和监督,必须把劳务队伍和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统一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来,确保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
四、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监督指导,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的思想基点、管理机制的重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以安全预防为中心。只有抓好全员的思想预防、施工机械的检测预防、施工工序的专项安全预防,才能准确把握施工安全的难点、重点和薄弱点,科学预测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重难点工程的监督指导,加强对六项安全管理重点的监督指导,各项目部要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指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消除隐患。定期进行全面的大检查,查找问题,限期整改,消除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源配置、合同管理、安全措施、安全交底、防护设施、交通运输、生活娱乐等等方面的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尽快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这里要强调一下安全投入的问题。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这个效益在不出事时感觉不出来,一旦出了事,高额赔付、责任追究、资质降级等关系群众利益、关系企业稳定大局、关系企业整体形象的恶果便会接踵而来。所以,要让项目经理和劳务作业队长算清一笔账,算一算日常的安全投入和生产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算一算生产事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要让他们明白“安全就是效益”的深刻道理,要明白“事后的高额赔偿不如事前的有效投入”,要确保各项安全资金和设施落实到位。
五、注重安全管理实效,改进安全管理方式,推进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管理的方式方法,推进安全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实效。
1、安全管理要从刚性管理向刚柔并济的人性化管理转变
第一步,促进“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换。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度,严之以法,让人人明白安全是企业的,更是自己的。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改变以往因“老生常谈”导致广大员工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的弊端,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换。
第二步,逐步建立完善安全文化管理。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安全生产的制度化管理,另一方面注重安全生产物质条件的改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是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由此营造员工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的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最终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
2、安全管理要由日常管理向专题研发发展。要培养安全管理样板工地,组织内部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和成果。要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事故处理要既要注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也要注重事故善后处理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的事故发生后,因为没有善后处理预案,也没有事故善后处理的经验,便慌了手脚,乱了思路,善后处理不当,造成本不应该产生的较大负面影响。所以,事故善后处理预案的制定和学习也应该引起重视,抓好落实。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科学管理,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