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2009-06-13唐永宝

现代语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偏误

唐永宝 林 源

摘 要:汉语关联词语是连句成篇的重要语法手段,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文章通过具体的语料,归纳出关联词语错用、错位、多余、缺少四种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关联词语错用的偏误现象,并从母语干扰、学习策略使用过度、教材编写失误、教师教学失误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对对外汉语关联词语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 关联词语 偏误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来华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关联词语时出错频率较高,而且错误情况繁杂多样。对此,我们收集了大量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关联词语的偏误语料,对各种偏误情况进行了排比分析,同时探讨了其偏误的成因。所用例句基本保持原貌,少量的例子在保证不改变原句意思、不影响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对个别的词语做了增删或替换。对于例子中出现的错别字,也进行了修改。

二、关联词语的偏误类型

本文所使用的偏误语料全部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中级水平越南留学生①(男生37人,女生52人)的作业、作文、测验、试卷、请假条、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通过分析这些偏误语料,我们把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关联词语的偏误类型概括为4种:1.关联词语错用;2.关联词语错位;3.关联词语多余;4.关联词语缺少。

(一)关联词语错用

关联词语错用是指根据复句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应当使用甲关联词语的,却使用了乙关联词语,使得复句语义关系不通顺,意思不明确。该偏误类型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错用

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所造成的错误,是指原本属于甲类关系的复句却用了表示乙类关系的关联词语。例如:(括号内为错用、错位、多余、缺少的关联词语,下同)

(1)他是一个很少说话的人,(再说)常常帮助别人。

(2)我不知道它是什么病,(但是)明天我带它看医生。

(3)今天老师有急事,(反而)我们班不要上课。

“再说”表递进关系,常用在递进复句中。前一小句已经举出理由,后一小句用“再说”引出追加的理由,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1)前一分句“他是一个很少说话的人”与后一分句“常常帮助别人”并无递进关系,而当是逆接的关系,所以应当把表递进关系的“再说”改为表转折关系的“却”或“不过”。例(2)、(3)前后分句之间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而不是转折关系,因此应把例(2)、(3)括号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改为“因此”。

另外,汉语中有些关联词语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如“不管、尽管”“而是、而且”“只要、只有”等,这些关联词语均由两个语素构成,其中每组关联词语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词形非常接近。受词形相近的干扰,越南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把两者混淆使用。如:

(4)(不管)下雨,她也不会不来。

(5)他(一面)对我们很严格,(另一面)热情鼓励我们克服困难。

“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中,表示在任何条件下,其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或受到影响。“不管”所在的小句要指出可供选择的几种情况,因此它后面的词语应是不确定的、有选择性的,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有疑问代词“谁”“怎样”等,不能带有“这样”“那样”等确定的词语,后边小句常有“都、总、也”等与之相呼应;“尽管”用于让步句,表示先退让一步,承认某件事实,后边小句中常用“但是、可是、也、然而”等词搭配,构成让步关系。“不管”引起的是未然的假设;“尽管”引起的是已然的事实。例句(4)前一分句“下雨”是已然的事实,因此,应当把“不管”改为“尽管”。“一面”表并列关系时,其构成格式是“一面……一面……”或“一面……一面……一面……”,在表示几种行为动作同时发生时,“一面”后常跟动词或动词短语;“一方面”表并列关系构成的格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互相联系的两种事物同时存在或动作性不强的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从语义方面分析,‘一面……一面……无论连接多少事项,事与事之间的时间是紧凑的、共时的,强调时间上的共时性。而‘一方面……一方面……所连接的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存在时间观念,只是强调事情的两方面或两种情况并存。”[1]例(5)“对我们很严格”和“热情鼓励我们克服困难”在此表示的是互相联系的两种事物同时存在,强调的是空间并存,而非时间并行,因此应当把括号内的“一面、另一面”改成“一方面、另一方面”。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没有掌握好“一面……一面……”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固定格式,另一方面与“一面”“一方面”词形相近容易产生混淆也不无关系。

汉语中有些相同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来表达,如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可以用成对的“因为……所以……”“既然……就(那么)……”来表达,也可以单用“因为”“由于”“因此”“因而”“故”“以至”等关联词语来表达,这些词在音、形、义、语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有时可以互相替换,但更多情况下是不可以替换的。留学生对于这种同属一类的关联词语在意义上、运用上的细微差别了解不太清楚,因而在使用这些关联词语时,往往会因这些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意义相同而错用。例如:(中括号内为改正后的,下同)

(6)妈妈对我来说,她(又)[既]是妈妈,(又)是我最好的朋友。

(7)我经常跟中国朋友交流,这样(又)[既]可以提高我的汉语能力,(又)可以多了解中国的文化。

“又……又……”虽然表示并列关系,但从语义上看,“‘又……又……连接的两项只表示并列的两种动作或性质”[2]。而“‘既……又……连接的两项在语义上不是并列的,对后一项是有所强调的。”[3]即“既……又……”格式连接的两项当中,后一项在意义上往往更重要,是被强调的,它隐含着递进关系。而“又……又……”格式则没有隐含递进关系。例(6)“妈妈对我来说,她(又)是妈妈,(又)是我最好的朋友。”其语义上强调的应该是后一分句“是我最好的朋友”。同样,例(7)的语义重心也应当是后一分句“可以多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应当把例(6)、(7)中的“又……又……”改为“既……又……”,这样才更符合汉语的表达。容易产生类似错误的还有表示顺承关系的关联词“然后”“于是”。如下面的错句:

(8)刚刚来中国的时候,我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然后)[于是]我老师给我介绍一个中国朋友。

“然后”“于是”都是表示顺承关系的关联词语,但“‘然后仅仅表示两事在时间上、顺序上相连,用‘于是不仅表示前后两事相承,后一件事是前一件事所引起的,而且还隐含因果关系。”[4]例(8)“刚刚来中国的时候,我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与“我老师给我介绍一个中国朋友”虽然是前后相承关系,但“我老师给我介绍一个中国朋友”是因前一句“我一句汉语也不会说”,老师为了帮助我,让我生活上方便一些,才“给我介绍一个中国朋友”,前后两件事情暗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应当把“然后”改为“于是”。

2.配合使用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汉语中有些关联词语可以单独使用,如“因此、于是、以免、况且”等,但更多的是跟其它关联词语搭配起来,成对使用的,而在汉语复句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其搭配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比如“只有”多和“才”搭配,“只要”多和“就”搭配,不能随意改变。有的关联词语虽然可以跟几个关联词语搭配,如“不但”可以跟“而且、并且、也、还、同时、甚至”等搭配,但在具体的句子中,究竟该用哪一个,还要取决于组词成句、表达思想的需要,因此,也不能随意搭配。留学生对这些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要么只记住了其中一个,要么对这些关联词语具体含义和用法理解不准确,因此,他们在使用成对搭配的关联词语时往往会出现搭配错误。例如:

(9)尽管你不告诉我,我(就)能知道这件事。

(10)他的样子看来(不是)紧张,反而很镇静。

(11)为了找工作去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但浪费钱,(反而)浪费时间。

例(9)从前后分句关系来看,表示的是让步关系,前一分句用了“尽管”,所以后一分句应该用相应的关联词语“也” 与之搭配,故应把例(9)的“就”改为“也”。例(10)从整个句子的语义来看,它表示产生了跟预料或常情相反的结果。因此应当把前一分句的“不是”改为“不仅不”与后一分句的“反而”构成表示反递关系的递进复句。而在例(11)中,“浪费钱”和“浪费时间”在语义上是并列的,不是相反的或出乎意料的,所以应当把“反而”改为“而且”,构成表示正递关系的递进复句。

(二)关联词语错位

汉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放在复句的什么位置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不符合规则,就可能产生句式或语义错误。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2)要是这次我不成功,(就)我会重新做的。

(13)只要我学习好,(就)我要什么都可以。

(14)既然他说了,(就)你快去吧。

对于关联词语的位置,我们知道,如果后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是双音节的连词,则一般置于主语之前,如“但是”“然而”“所以”等;如果后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是“就、才、却”等副词,兼有关联和修饰两种作用,则应置于主语之后,修饰谓语中心。越南留学生由于不了解关联词语的这种用法,于是就出现了例(12)~(14)中的“就我……”“就你……”等错序偏误。

(三)关联词语多余

在不需要用关联词语的地方用了关联词语,就是关联词语多余。关联词语多余会使语句罗嗦、累赘、不顺畅,有的甚至影响复句意思的准确表达。如:

(15)他(倘若)不爱读书,他只爱玩。

(16)我很想他,但我觉得(倘若)他不想我。

以上句子都用了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倘若”,但从前后两个小句的关系来看,并不是假设关系,因此假设关联词语“倘若”使用多余。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可能留学生是没有了解“倘若”一词确切的含义,才造出这些错误的句子。下面例句括号中的“就”“而”“也”也是多余的。

(17)我连吃饭也没吃,(就)不能和你去看电影。

(18)因为一次不小心,(而)她的腿摔坏了。

(19)他的钱连吃饭都不够,(也)更不够买过冬的衣服。

(四)关联词语缺少

关联词语缺少是指必须使用关联词语的复句却没有用关联词语。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关联词语缺少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单用的关联词语缺少

在我们收集到的越南留学生语料中,单用的关联词语缺少的偏误较少。例如:

(20)我回宿舍去拿伞,可以顺便把你的雨衣带来,( )你再跑一趟。

(21)他样子看起来很年轻,( )今年他已经五十岁左右了。

例(20)从字面意思来看,应该是目的复句,缺少表目的关系的关联词语,应该在“你再跑一趟”前加“省得”或“免得”,这样,复句的逻辑关系就明了了。例(21)比较容易看出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应该在后一分句前加“其实”,并将“左右”去掉,构成转折复句。

2.合用的关联词语缺少其中一个

从我们收集到的语料来看,这类偏误比较多,偏误主要集中在假设复句、条件复句、转折复句中。另外,并列复句、顺承复句也有,例如:(括号表示此处该用关联词语而没用)

(22)如果我感冒,我( )不能参加考试。

(23)只有他来了,我们( )可以走。

(24)张老板虽然很有钱,在生活上( )不怎么讲究。

例(22)、(23)都是假设复句,分别缺少与“如果”“只有”相呼应的关联词语,应该在例(22)“不能”的前面加上“就”,在例(23)“可以”的前面加上“才”,例(24)前后两分句是转折关系,“不”的前面应加上“却”。我们收集到的“关联词语缺少”的偏误以假设复句为最多,无一例外都是缺少合用关联词语的后一词。之所以“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而同是关联词语,处于句首的那些,地位突出,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一般不会漏掉。”[5]

(五)关联词语偏误原因探讨

关于偏误产生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各自的看法,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拟在以下四种原因的基础上对留学生产生的关联词语偏误进行解释、分析。②

1.母语干扰

任何人在学习外语时,都会受其母语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尤其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留学生的目的语知识还不够多,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依赖其母语知识来类推,因此母语干扰在初级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要减少这种干扰,必须认清不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看下面的越语例子:

(25)Chỉ cần thi xong , thì chúng tôi có thể về nước.(只要考完了,我们就可以回国。)

(26)Đã không thích học rồi, thì bạn đừng học nữa.(既然不喜欢学,你就不要学了。)

以上例句的关联副词“thì(就)”都是放在后一分句主语“chúng tôi(我们)”之前的,而汉语中关联副词“就”则必须放在后一分句主语之后。这就出现了母语和汉语的不同,容易引起母语的负迁移。这个原因产生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错序。从我们收集到的语料来看,尤以条件复句错位最多,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关联词语“就”与后一分句的主语错位,属于“顽疾”,是典型的中介语“化石化”现象。对于这类原因产生的偏误,我们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清他们的母语和汉语的区别,要他们注意不要把母语中的知识迁移到汉语中来,影响汉语的习得。

2.学习策略使用过度

对早期中介语的研究发现,学习者总会通过各种方法减轻学习负担。这些方法可以称为学习策略。比如,留学生遇到不会表达的内容,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往往采取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新就旧或者干脆回避不说的方式进行处理。

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在于学习者个人,如:团体动力、对教师和课程教材的态度、个体学习技巧;还有一般因素:年龄、智力和语言能力倾向、认知方式、动机和态度、个性。[8]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如回避使用比较难的词语或语法形式,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上文例(8)中提到的,学生把“于是”等同于“然后”,在交际中他就会习惯性地选择有“安全感”和熟悉的词语“然后”来确保交际的正确性,完全忽略“然后”和“于是”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差别,从而会产生偏误。

3.教材编写的失误

众所周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体现了语言教学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教什么和如何教。教材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与学的效果。”[9]关联词语是汉语语法的难点之一,然而,过去的多数教材都没有把它列入主要语法点进行系统分析,通常只是出现一个讲一个,而没有系统的归纳和讲解。我们专门考察了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些对外汉语教材,包括我们给越南留学生使用的《桥梁》教材,都是如此,且一些关联词语的复现率也不高。例如“尽管”一词,我们统计了《桥梁》教材,发现在第一课课文中提到了该词,课后第9页出现对“尽管”一词的语法解释,但在之后的几篇课文中,却没有出现该词,直到第80页第五课的课后练习中才又出现了一次,这不符合教材编写中分级定位和循环递进的原则。另外,一些教材对汉语关联词语的解释也很少,有的只列出例句,或只附加英文的对译,而无具体的分析。

有些教材虽然有一些解释,但只限于基本用法的解释,没有给出该关联词语的使用条件及类似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的区别等,使学生在使用时缺少必要的限制,而产生偏误。比如:关联词“无论”,在各类教材的解释中大致都有如下说明:“表示在任何条件下,情况、结果都不会改变”,同时给出了常用格式“无论……都/也……”,并进行了举例。这种讲解虽然清楚、简明,但留学生在使用“无论”时,却还会造出各式各样的病句:

(27)无论下雨,他也不会不来。

(28)无论下雨还是天气很冷,我都上课。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材只讲语法规则,而没讲语法规则的使用范围,这容易使学习者误以为语法规则是普遍规律,从而使语法规则扩大化了。

4.教师教学上的失误

教师在课堂上教关联词语时过分注重形式,照本宣科,对一些关联词语,只讲解其意义、特点和用法,对一些具体的使用规则以及同一类关系中每个关联词语在运用上的细微差异讲解得不够,使得学生虽然按课本的讲解去造句子,可还是会出现许多错误。比如例(6)、(7)中的“既……又……”与“又……又……”等。

四、对越南留学生关联词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汉语本体研究,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前面说过,我们对几部通行的教材和大纲进行考察后发现,这些教材和大纲对关联词语这一语法点的安排不是很合理,教材中关联词语的出现形式比较零散,没有明确的出现顺序,有几种甚至没做介绍。这也许是由于学界对关联词语习得的研究不够充分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关联词语的习得研究,在教材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关联词语的出现顺序。

实践证明,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是互相促进的。如果把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研究关联词语,对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做细化处理,以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只有编出针对留学生学习困难的教材来,才能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才能使汉语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二)教师讲解、示范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

1.教师讲解要细化规则

教师讲解要从关联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句子的结构形式着手,突出关联词语的语法意义、逻辑关系与使用规则,并使规则深化和细化。针对那些考察中偏误较多的关联词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进行“偏误预治”,使学生一开始就接触正确的知识,抵制错误的用法,促使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抑制“负迁移”和“过度泛化”,减少语用失误。

比如关联词语错位这类偏误产生的原因,首先与母语干扰有关,其次也可能与第二语言规则的过度泛化有关,即对第二语言规则的使用超过了这些规则适用的范围。比如,“就”虽起的是关联作用,但它是副词,不是连词,不能放在句首连接句子,只能放在句中作状语。另外与我们教学中忽略了对此做相应的说明也有关。因此在讲解“如果……就……,既然……就……”时,要向学生强调“就”是关联副词,指出它的位置应该放在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与越语语序不同;讲解“一边……一边……”时,要跟学生强调它只连接表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不连接表抽象意义的动词、形容词。我们后来在给越南留学生讲解这些复句时,吸收了以上偏误研究的成果,尤其是讲解那些容易受母语影响的地方,如关联副词“就”与后一分句主语错位偏误上,即采用了“偏误预治”的方法,其偏误率明显降低了许多。

2.教师示范要结合语境

教师示范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示范是用浅显易懂的例句将前面讲解的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的过程。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句,让学生仔细领会关联词语的实际用法。教师示范要设计合适的语言环境,即在把句法结构教给学生的同时,还应该把该结构的语用条件教给学生。例如在讲“不管……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语境,“外面现在可能下雨,也可能没下雨,但你今天一定要出去。用所给关联词语你怎么说?”再比如讲“即使……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外面风很大,有可能会下大雨,但你必须去机场接你的好朋友。用所给关联词语你怎么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懂得这种句法结构,而且能够将该句法结构正确地运用到语言交际中去。明白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要表达什么意思,该用哪种类型的关联词语。教师也可从学生所说的句子中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该句式的语用条件。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0504098],同时获校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05]。)

注 释:

①之所以选择中级阶段留学生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经过一年时

间的汉语学习,已经掌握了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并且他们当中大部分是来读本科的,学习态度也很认真。因此,考察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他们的语料更为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②Selinker(1972)[6]认为中介语是通过五个方面产生的:语言转

移,对第二语言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学习第二语言的策略、交际的策略。这也可以理解成偏误形成的原因。Carl James[7]认为偏误的原因有5种:母语负迁移、过度泛化、误导、学习策略交际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伟丽,邵敬敏.“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2][3]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鲁健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1).

[6]Selinker,L.Interlanguage[J].IRAL,1972,(10).

[7]Carl James.Errors in Languages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4, (1).

[9]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唐永宝 林源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541004)

猜你喜欢

偏误
项目制、专家直觉与审计判断偏误纠正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基于HSK语料库韩国留学生副词“才”的偏误分析
不作为偏误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英语国家学生使用汉语副词“也”的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留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