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珊.桑塔格的美学思想

2009-06-13黄萍萍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桑塔格美学思想苏珊

摘 要:苏珊·桑塔格是美国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小说家。在她内容涉猎很广的批评文章以及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中,充盈着一以贯之的美学思想。笔者认为,桑塔格的美学思想即是唯美主义。本文将就其批评文章及代表小说分析其唯美主义美学思想。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美学思想 唯美主义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小说家。1964年,她以在美国著名杂志《党派评论》上发表的《关于“坎普”的札记》而蜚声文坛。作为理论家,她的“反对阐释”的文学批评理论在60年代以来的批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文化批评家,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娜·德·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誉为美国的良心;作为小说家,其历史小说《在美国》2000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萨冷国际文学奖,并获2003年度德国书业和平奖。在她内容涉猎很广的批评文章以及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中,充盈着以一贯之的美学思想。笔者认为,桑塔格的美学思想即是唯美主义,其创作皆是以唯美主义为圆心而泛起的层层涟漪。本文将就其批评文章及代表小说分析其唯美主义美学思想。

桑塔格所接受的教育可以说酝酿了她的唯美主义美学思想。6岁时,桑塔格开始阅读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被其小说中的文字、句子、诗行的形式所吸引。1953年,她考入康涅狄格大学研究生院,次年转入哈佛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赴牛津大学深造。翌年进入巴黎大学,听波伏娃讲课,并与其成为朋友。这一时期,她开始阅读布勒东和其它超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并继续研读“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家沃尔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的文章。她小时候无意识的对于有着唯美主义倾向的爱伦·坡的作品的迷恋,以及求学期间有意识的对于唯美主义理论书籍的阅读,是她的美学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桑塔格的绝大部分批评文章和小说中,唯美主义是它们的灵魂,是其一以贯之的美学思想。桑塔格在为《反对阐释》的西班牙语译本所写的前言《三十年后……》中写道:“我是一个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唯美主义代表王尔德曾说:“惟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来判断。”她的名作《反对阐释》以反对“内容”而肯定形式;《关于“坎普”的札记》则直接以“唯美主义的某种形式——camp”为例来阐述她心中的唯美主义;大量的对于欧美著名作家的评论,也始终贯穿着这种思想;其小说《火山情人》则是桑塔格在功利性的当代社会中黯然为唯美主义所唱的一曲动听、凄楚的挽歌。

桑塔格的批评文章大多词锋犀利,展示了一个文化反叛者的强硬态度,但若深入底层对它们条分缕析,我们会发现在澎湃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向往、追求唯美主义的暗流。就其批评理论的标志性文章《反对阐释》来说,桑塔格以大部篇幅向人们展示“内容”之于“形式”的轻微及其带来的负面效果,进而提出反对阐释。文章的开篇引语即阐明了她对“内容”与“形式”的态度。其一为威廉·德·库宁的采访语:“内容是对某物之一瞥,如刹那间之一遇。它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内容。”其二是王尔德的书信语:“惟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来判断。世界之隐秘是可见之物,而非不可见之物”。在桑塔格看来,发端于古希腊艺术模仿论的内容说使艺术本身成了问题,使“形式”和“内容”分离开来,并且把“内容”当作本质,把“形式”当作附属,而“内容”的主宰地位则是通过阐释来实现的。在现代大多数情形中,阐释无异于庸人们拒绝艺术作品的独立存在……通过把艺术作品消减为作品的内容,然后对内容予以阐释,人们就驯服了艺术作品。阐释使艺术变得可被控制,变得顺从。如此,艺术便成为一种工具,失去了艺术的独立性,成为某种目的的附庸。假如某人不满意某种阐释或者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那么他/她就希望以别的东西代替它,于是,他/她便进行了符合自己意愿的另一种阐释。所以,她反对阐释。由此,她以反对阐释为手段,否定了“内容”,肯定了与其对应的“形式”,阐述了她的美学思想,其目的是呼吁使艺术返归为艺术本身。

如果说《反对阐释》是桑塔格力图从理论角度直接进入对唯美主义的探讨,那么《关于“坎普”的札记》则是从感性角度以唯美主义的某种形式——“camp”来阐释唯美主义。《关于“坎普”的札记》是就王尔德的言论所做的一则札记。仅就这种形式而言,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唯美主义之风。而58条札记则引导我们深入地理解桑塔格的唯美主义。桑塔格首先指出camp是“唯美主义的某种形式”,所以关于camp的札记可以说是关于唯美主义的札记。她认为camp是不受政治左右的,或至少是非政治的;一切camp之物和人,都包含大量的技巧因素;camp是一种以风格表达出来的世界观;camp趣味反感惯常的审美评判的那种好—坏标准。camp纯粹是审美的;camp是坚持在审美层面上体验世界。桑塔格通过对camp的解说展示了她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首先是趣味,是高超的感觉力,而不是可以为所有人分享的思想。唯美主义对思想的非审美性高度警觉,它只信任被审美化的东西,也就是去掉了内容的东西。我们必须从camp之物学习camp,正如我们必须从艺术品领会艺术一样,永远不要试图以思想代替感受力;更不要说这思想很可能是僵化的教条。

桑塔格不仅在以上这类理论性较强的文章中直接阐述唯美主义美学思想,而且在其文集中的绝大部分对于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评论中也有大量的间接表述。她评论的人物众多,如阿尔贝·加缪、乔治·卢卡奇、西蒙娜·韦伊、尤内斯库、萨特、萨洛特·纳塔丽、罗兰·巴特等等。她评论范围也极广,如小说、电影、戏剧、哲学、摄影、舞蹈等。但是,在这些纷繁的评论中,唯美主义原则始终是其评判标准。她认为加缪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因为加缪的艺术常服务于某些理智观念。他的小说和剧本全都有一种单薄的、有点枯瘦的特征,这使得它们从艺术的标准看难以跻身于绝对一流作品之列。这种观点似乎不客观,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于艺术的重视。她在《萨洛特·纳塔丽与小说》中对罗伯—格里耶对于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陈词滥调进行抨击时的始终如一的明确态度,如他决然地宣布,只要小说属于艺术领域,它就没有内容的赞许,间接地表述了她否定“内容”的艺术原则。在《尤内斯库》中,她则直接宣称:“我对那些根本就没有思想可言的艺术作品倒没有什么意见;相反,许多伟大的艺术都在此列。”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热内的《花之圣母》等。

桑塔格对艺术形式的评论也同她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一样,散发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气息。在《三十年后……》中,她曾鲜明地表达了她对于电影的钟爱。因为“它们(电影)所显示的叙事方法上的那种自由和创造性,它们的感官性、吸引力和美是如此令人激动”。显然,电影之所以能获得桑塔格的青睐,是在于它的形式美以及由此的吸引力。

桑塔格不仅在其批评文集中侃侃而谈唯美主义,还在其小说中营造着唯美氛围。199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火山情人》是这类小说的代表。《火山情人》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柔肠悱恻的迷人传说。它不仅描绘得缠绵绮丽,浪漫气息浓厚,体现出强烈的唯美主义的追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桑塔格通过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阐释了她的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及唯美主义美学思想。

小说标题所指涉的“火山情人”——卡瓦里尔对艺术和收藏爱得近乎疯狂。他把埃玛(小说女主人公)由一个不谙艺术的女子调教为一个能扮出各种按照古典文学艺术形象“造型”的女子,这表现了他要长久维持高雅艺术的一种努力和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卡瓦里尔对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他把周围的生活看作一种奇观。他对维苏威火山的迷恋则是一种对美的事物的兴趣达到极致的体现。他研究、攀登、观察这座火山。火山充满危险:它喷发时尤其令人惊骇,遮天蔽日,远处漆黑的大海染成一片血红,大地万籁俱寂。它是一架怪异的活躯体,是深渊和地狱。但在卡瓦里尔的眼里,火山具有一种狰狞冷酷、不可捉摸的特殊的美。

从审美的角度看,卡瓦里尔对平常事物和灾难性事物及其表现形式具有一种美学上的品味。那些自然的客观事物被他升华为美,升华为艺术品,最终为自己所钟爱的艺术和美的事物划出一块自治的天地。收藏成为一种自律和自足的理想,培养美学的感悟成为他一生的追求,正如桑塔格对于唯美主义的追求。

桑塔格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在当下的艺术注重功利性的文化语境中,她非常自如地调动各种知识重申了唯美主义,正如她在《三十后……》中所说的,她只不过是把“从尼采、佩特、王尔德、奥特迦以及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中所接受过来的那种唯美观点引申到一些新的材料上而已”。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苏珊·桑塔格文集》的封底,印着一句评语:“在一个充斥着假象的世界里,在真理被扭曲的时代中,致力于维护自由思想的尊严。”桑塔格正是以其对于唯美主义的追求来维护艺术世界里自由思想的尊严。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M].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美]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M].陶洁,黄灿然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美]苏珊·桑塔格.火山情人[M].李国林,伍一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美]爱德华·霍斯克.虚构的艺术——苏珊·桑塔格访谈录[J].陈军译.巴黎评论,1995年冬季号.

(黄萍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710100)

猜你喜欢

桑塔格美学思想苏珊
严肃与自由:苏珊·桑塔格文学评论分析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历史与现在
桑塔格的自我激励
最高贵的导盲犬
苏珊·桑塔格:小城姑娘的“命运武器”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