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09-06-13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质疑创造性思维提问

张 羽

摘 要:“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昭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为教育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只有先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通过独立的有层次的质疑体系,鼓励指导学生广泛提问、善于提问: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问题意识 质疑 提问 创造性思维

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这就直接道出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爱迪生也指出:问题是一切发现的原因。所以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问,多途径释疑,能极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进民主,激发兴趣——敢问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会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这一点对教学活动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参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没有问题,甚至有问不提的现象,这绝非偶然,也非学生无能,主要问题还出在教师身上——缺乏民主,难以沟通。

怎样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易于沟通呢?我先举一例,也许你会有所启发。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雨中登泰山》一文时,导入道:“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老师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作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去领略它的雄伟吧!”在这里,于漪老师运用优美典雅,意蕴丰厚的语句,极富感染力,教学活动虽未正式开始,但学生心已动,神已往,跃跃欲试,何愁学生不畅所欲言呢?

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要真诚相处,让他们消除胆怯心理,创设使学生感到亲切和理解的环境;注意尊重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信他们,甚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老师,学会聆听他们的想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和优缺点,注意引导与保护,对他们的理解不论其正误,都对其勇气和创意表以发自内心的赞许与自豪。

相信,只需假以时日,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大门定会敞开,教学活动定会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二、发展思维,独立质疑——想问

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效率;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两张皮。“你看到题目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一堂课上听到的教师发问。其实这只是服务老师教学的明知故问。试想学生即被题目吸引,早就一口气读下去了,谁会停在那思考题目,只有从文中找答案。

《学会生存》中强调:“教育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性思维这一双重的力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来设计问题,教师设疑,无形之中总是让学生走入了自己的“圈套”,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不一定需要暗示,更不必包办代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难点、切入口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样也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思维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质疑不是指完全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问题的集体讨论。在独立质疑环节前,教师应摆好“梯子”,让思维有层次,具体地说提问的层次分别为:知识性——了解性——运用性——分析性——综合性,没有层次就不能成为真正意识上问题;而这一环节之后的集体讨论会让问题解决变得有深度、有创意、多角度。

三、正确评价,广泛提问——多问

一次语文课上,我将“垂涎欲滴”误读成为“垂yán欲滴”,我并没有意识到错误,课后一名学生跑来告诉我他的“伟大发现”,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认真与勇气。在不久的一次作文上,我意外地发现:他将句子中的这个词语注了音,还加了着重号。我在感觉孩子可爱的同时,这才发现他最近上课特入神。我没有因为被孩子“教育”了一次而羞恼,相反,我为他有了信心而倍感高兴。第二天的点评课上,我特地让他讲解了这个词的读音、字型、释义,还让他造了句。从此,这也便成了我引以为豪的一则教学案例。

教师是否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出正确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或仅作结论性的回答,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使得学生从此不愿多提问题。怎样让学生多提问题呢?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做到:(1)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还要耐心细致地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甚至还可以故意出“漏洞”,给学生留下“抓住证据”的机会,一旦被他发现会产生无穷的成就感和自豪感。(2)教师既要研究个体,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后进生、内向的学生敢于提问,让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层次、数量都有所提升。(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合作性研讨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其理清思路,抓住关键提问。

四、指导方法,善于提问——善问

善于提问,这一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师提问能把握切入口、知识点,提出核心性的易于学生理解,通过一定努力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二是学生对自己的疑惑能正确表达,并将问题向广度、深处延伸。

教师提问是一门艺术,发问形式要有创造性,应力求新鲜、新奇、幽默,能引起学生注意。同一问题可以正问也可以反诘,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编成因果性思考题,也可以编成辩证性或比较性思考题,还可以编成辩论性的思考,还有解释性、评价性、分析性、推理性等。

从教师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来看,首先教师自己善于提问无疑给学生放了一个极好的榜样;其次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方法,找问题的方法一般有:因果式、发展式、推导式;再者就是教给学生提问要有梯度,所谓梯度问题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一个问题,教师要设计出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问题系列,而学生也必须知道自己的问题意识发展是由呈现型——发现型——创造型;最后,教给学生提问的艺术,如趣问法、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联系实际法、假设法等。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就能够为其独立地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素质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靠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问题意识来探究疑难,这不仅可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完善,还能真正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 ■

猜你喜欢

质疑创造性思维提问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