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教材 促进发展

2009-06-13许正梅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结合律交换律长方形

许正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的,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热点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现行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内容改编“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教材中的知识是人类长期锤炼和沉淀的结果,是按照成人的逻辑整理而成。假如教师还“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更加觉得数学枯燥、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在“以书面语言为载体出现在教材上的例题”和“已有一定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代生活、生产、科技等以及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同步兴奋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264+98=264+100-2时,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2?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小张原有26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98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表演发奖金,先给小张1张100元钞,小张找还2元。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活动,学生不但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知识中体会数学、理解数学,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要求体现“层次化”

教学要求“层次化”,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根本保证。个别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更要尊重这种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在问题设计上,我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组:A组“阅读课本,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吗?它们之间有何关系?”B组“阅读课本,你能根据操作实践,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C组“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推导圆面积的公式吗?”

由于问题设计得科学而有层次,因而能让学生“既吃饱又吃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程序设计“策略化”

程序设计“策略化”,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现行数学教材局限于篇幅,大多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示数学问题的结论,而省略了丰富多样的探索过程。教师作为教材内容的加工者,在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学生活动中,应注重渗透教学思想与方法,体现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化的多层次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体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和人文气息,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没有按照教材那样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在长方形中摆小正方形,而是每个小组发1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直接求几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的面积,并提出看哪个小组测量得又快又准确,有创造性。一开始求长4厘米,宽3厘米和长5厘米、宽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时,各小组还是在长方形中摆满小正方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这时比的仅仅是摆的速度,没有什么策略。在学生取得初步成功之时我让求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和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时有的小组就向老师求援,让老师再发一些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我说:“已经没有了,下面靠同学们自己去想办法吧。”此时,有的小组干脆和别的小组合作一块测量,可测量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时,小正方形仍然不够用。经过短暂的困惑和讨论之后,终于有的小组利用简洁的方法即沿着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摆小正方形,然后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教师让这个小组讲出其中的道理,大家听后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探索过程,拓宽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四、重组挖掘“科学化”

教材处理“科学化”,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要措施。“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再创造”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因此,教师要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别出心裁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例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部分教材原先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我将其合并成一课时。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大胆的举例、验证、推导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激疑:“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你能猜想到什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联想的空间,在小组同学的猜想、举例、验证、研讨中使学生创造性地推导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促使学生们圆满地完成了学习的“再创造”活动。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总之,活用教材,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只能做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本本主义”,应树立起新型的教学观,用动态的眼光,用活现行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使教材成为开启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钥匙,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猜你喜欢

结合律交换律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分类数 不出错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探究求和问题
基数意义下自然数的运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