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幼儿撑起一片美的天空

2009-06-12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米罗名画创设

王 茜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幼儿成为艺术家,而是让幼儿懂得欣赏美、理解美,能够使用艺术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接触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与现象创造机会,丰富幼儿对美的认知和体验。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利用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欣赏名画的环境,营造艺术氛围,以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然而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园创设名画欣赏环境的做法值得探讨。

●重视装饰效果,轻视幼儿的欣赏特点

有的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只关注是否整洁、有序、美观,而不考虑是否有利于幼儿开展活动。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这些名画的悬挂高度往往与成人的视线齐平,幼儿总是要踮着脚、仰着头才能欣赏,因此,进入幼儿视线的往往是变形的画面。此外,有的幼儿园挂置的名画制作精美,却很少更新。久而久之,幼儿对其熟视无睹,逐渐失去了欣赏的兴趣,“精品”最终沦为“摆设品”。

●重视布置,轻视互动

有的教师在环境布置上花了很多精力,认为只要把画挂上墙,把环境布置得漂漂亮亮,自然会引发幼儿与之互动。其实缺乏教师指导的名画欣赏往往是浅尝辄止的,幼儿无法与环境产生充分、有效的互动。

家长来园时也会看到展示在公共环境中的名画,和孩子一起欣赏。然而,每当孩子好奇地问到“这是谁画的”“画上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上的这个人嘴巴张得那么大”等问题时,不少家长面露难色。毕竟并非所有家长都具备广博的艺术知识,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引导孩子欣赏名画的经验。因而,他们常常试图在作品周围找到一些文字介绍,却往往毫无收获。于是,一次极好的互动戛然而止。

以上种种问题都影响我们发挥名画欣赏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我走访了几所在艺术教育上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借鉴他们的经验,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正确认识创设名画欣赏环境的目的

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需要明确几个问题:创设名画欣赏环境是为了谁?画是给谁看的?是给幼儿看的还是给教师自己或是参观、访问的成人看的?如果是给幼儿看的,那么幼儿究竟需要怎样的环境?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往往会蹲下来体会幼儿的高度,以幼儿的眼光审视环境,因此,名画离地不会高于90厘米,幼儿一般可以轻松地平视。欣赏名画时,教师也往往会蹲下来与幼儿一块儿欣赏,避免给幼儿高高在上的压迫感。

也有教师反映,之所以把画挂得较高,是防止幼儿触摸、撕扯,损坏画作。我们知道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的事物,对事物的了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实现的。在欣赏名画时,他们喜欢近距离地用手指在画面上指指点点,甚至会将面颊贴上去,仿佛在聆听什么。这就是幼儿的探究方式。教师首先要理解幼儿,不要对幼儿的触摸行为严加指责;其次可以给予幼儿明确的行为指导:可以观看、触摸,但不能撕扯。

2.尝试与主题活动整合

名画欣赏环境中作品的主题、风格等既不宜过于单调,也不宜过于繁杂。过于单调或长久不更换容易使幼儿产生审美疲劳;过于繁杂则令人眼花缭乱,使幼儿的欣赏、探究没有重点,不易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在把握艺术作品内在的形式、结构,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风格、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同审美要素的作品加以整合,使之成为彼此相通、互为补充、有机融合的整体。一种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创设名画欣赏环境。如配合“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可以选择梵高的《自画像》、卢梭的《抱玩偶的小女孩》、米罗的《肖像》、高更的《带光环的自画像》等名画;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欣赏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库布瓦的塞纳河》等名画;配合“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可以展示齐白石的《虾》、马蒂斯的《蜗牛》、保罗·克利的《鱼的循环》等名画……名画欣赏环境与主题活动的结合可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加幼儿与名画“对话”的机会,拉近幼儿与名画的距离。为实践这一点,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主题活动与名画资源的结合点,使主题活动的环境与名画欣赏环境互生互补,给予幼儿丰富的体验。

也有的幼儿园会选择合适的名画开展有关名画的主题活动。如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罗的作品(如《人投鸟一石子》《哈里昆的狂欢》),图案线条精美,画面生动鲜明,既有一定的形象,又不拘于现实,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欣赏和接受,因此近年来较广泛地被选择运用于幼儿艺术欣赏活动。某幼儿园大班就结合米罗的作品开展了“我与米罗面对面”的主题活动。教师除了在公共环境中展示米罗的作品外,还在布置活动室环境时融入米罗作品中的元素,如将米罗的一幅画放大贴在活动室墙面上,在美工区也贴上米罗作品的剪纸等。教师首先在日常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和幼儿共同欣赏米罗的画。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感知经验后,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米罗一生的绘画经历,与幼儿共同感知米罗的绘画风格,邀请幼儿根据作品主题自主进行艺术创作,并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米罗作品的周围。幼儿会时不时地跑来欣赏,相互议论:“你画得真漂亮!”“我最喜欢那边的黄颜色!”“你这儿太直了,要是像那样画就好看了!”……这样,幼儿有了更多欣赏、表达的机会,不仅加深了对名画的感知、体验,还通过自己的画笔实现了艺术的再创造。将幼儿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能让幼儿感受到“我与大师如此接近,艺术离我并不遥远”。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勤于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勇于表现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美,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共同为幼儿撑起一片美的天空。

教师可以在名画旁边附上对作品及其创作者的简单介绍,帮助家长了解作品背景知识,还可以附一些小提示,教家长如何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如提醒家长不可直接将作品信息告诉孩子,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与体验,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在不同的作品旁还可以附一些提问的范例,以帮助家长与幼儿展开对话。如欣赏蒙克的《呐喊》时,家长可以这样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张大嘴巴?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的表情?我们来模仿一下这个表情,体会他的感受好不好?”又如欣赏马蒂斯的《餐桌》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红色给你什么感觉?”“你注意到左上角窗外的景色了吗?”再如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时,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体验和想象:“这幅画让我好像听到了音乐一样,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这会是什么样的音乐?”……这种简单、明晰的指导语可以帮助家长有效引导孩子欣赏名画。教师还可以在作品下放置一些透明的档案袋和纸、笔,这样家长可以及时将孩子的想法记录下来,放入档案袋与大家分享,也可以将其他孩子的感受读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体会和讨论。

猜你喜欢

米罗名画创设
米罗:一生像孩子一样画画
创设未来
名人名画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当名画变胖以后
“米罗制造”梦幻版画体验展2015/10/31 — 2016/01/03芮欧百货(上海)
裤子上的红太阳
名画模仿秀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