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互动在“互”的基础上“动”起来

2009-06-12岳亚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师幼社会学言语

岳亚平

在幼儿园的教学现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幕幕温馨的师幼互动画面。教师用亲切的话语、温和的表情与孩子们开展“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还用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和亲昵的动作与孩子们进行非语言的互动。这样的美好场景常常引发旁观者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多么幸福!”“当今的师幼关系多么融洽、和谐!”

是啊,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关注与幼儿的互动。他们不但设法成为孩子心声的“倾听者”,还努力成为有目的的“抛球者”和有意识的“接球者”,并希望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建立起生动活泼的师幼关系。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回味各种师幼互动场景时,我们渐渐发现许多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互动行为背后却是教师没完没了的提问和孩子绞尽脑汁的回答,是教师积极主动的追问和孩子消极被动的应答,是教师缺乏“刺激”的言语输出和孩子不用“思考”的言语回应。细细想来,这并不是互动的目的追求,也不是互动的价值所在。这类互动实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有时甚至是一种刻意生成的互动和假装的互动。

作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互动”尽管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界定,但其内在的本质和力图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建立人际互动关系,不断产生互动双方(多方)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彼此影响和促进。因此,从本源和内涵上来讲,互动绝不是为了制造语言上“你说我说”的热闹景象,也不是为了创设行为上“你来我往”的游戏情境,更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作为幼儿生活世界中重要的互动之一,师幼互动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前提,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为目的,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取向的。其核心理念就是借助各种直接或间接的互动,改变教师单方面控制孩子的不良局面,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激发、彼此启迪和共同发展。由此可见,真正的师幼互动不仅仅关注“互”,更重视在“互”的基础上的“动”。只有“互”而没有“动”或只有“动”而没有“互”,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充其量只是一种交往活动。这样的互动引发的只能是低效的“教”和无效的“学”。

让我们好好把握互动的内涵,紧紧抓住互动的灵魂,在师幼“互”和“动”的过程中,舒展孩子的心灵,满足孩子的需求,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研究所,开封,475004)

猜你喜欢

师幼社会学言语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师幼互动那些事
意外遇见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