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09-06-08傅卓琴

成才之路 2009年33期
关键词:心灵人文美的

傅卓琴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使人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和认识自己,真正成为精神高尚的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一、发掘人文底蕴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人文精神在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和时代气息,以真的情、善的内容、美的形式寄寓着作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追求。培育人文素质,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充分发掘作品的深层底蕴,用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的评判与深思烛照学生的心灵,用人文精神的雨露滋润学生的灵魂,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人文观念、人文情怀、人文品质。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教材中的文章都蕴涵着一定的人文理念,也有许多性格鲜明并对陶冶学生民族精神有很大帮助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是学生景仰的楷模,学习的典范。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深刻地揭示这些优秀人物闪光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他们的高尚思想、品德、志趣、行为,达到沟通心灵,引起共鸣,发出赞叹,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思索人生,从而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自觉成为具有美好情操、高洁品格和崇高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教育是人的事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人本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组织教学,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交流互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思维。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于身心愉悦之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内在动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产生、积累,促进学生在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念上有所长进,从而将情感体验上升为对社会的使命意识和对自我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流向,及时做好情感调控,鼓励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控制消极情感的出现,培养学生生活的感悟力、实践的自信力、挫折的承受力、人际关系的协调力,在情感控制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

语文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同类题材的阅读文章,都是一片片情感天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文章蕴涵的真、善、美,激发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和关爱他人的真挚情感。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母爱的段落和他的《秋天的怀念》,都能让学生们从充满母子亲情的篇章里,体会到人间真情,激发出爱亲人、爱生命的高尚情感。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又能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主观认知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思考:我们把教学内容讲得天花乱坠,但真正进入学生心灵的有多少呢?我们都非常希望那些凝结人类优秀精神的作品能影响学生的爱好,甚至通过学生自己的深层思考影响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和倾向。例如对一篇课文的解读,我们可在学生感知体察的前提下,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学生的一种见解会比教师的分析更入情入理,更具有创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学生潜能的不可预见性。所以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扶着学生走”的教学理念,树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走”的新理念。也许,学生开始会感到困难而无法自持,但只要让学生走下去,学生就会变得睿智而富有生机,语文也才能实实在在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之,只要我们把人文教育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自觉地反思,就会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人文修养。

(瓦房店市)

猜你喜欢

心灵人文美的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好美的雾
人文绍兴
唤醒心灵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