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作文训练模式初探

2009-06-08昕,张晋良

成才之路 2009年33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章作文

高 昕,张晋良

高职学生一般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记忆、想象、理解、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心理上逐步摆脱依赖性,独立感逐渐增强。这种心理直接反映到作文上: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文章,渴望获得指导。但长期以来,不少语文老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缺乏信心,作文就像一座峻峭的高山,横亘在老师和学生面前。

怎样才能登上这座高山?笔者确定了六步训练模式,可以表达为:积累→讨论→构思→草拟→修改→评价。

一、积累

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增强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1. 观察积累

陆放翁有句名言:“汝果欲言诗,工夫在诗外。”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自然界的四季更替、风花雪月,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应主要侧重方法的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认清观察对象的本质,“必须要整个的心跟事物相对,又把整个的人融入事物之中,不仅认识它的表面,而且透达它的精蕴。”(叶圣陶)

2. 阅读积累

人们靠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阅读补充。大量的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是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

3. 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里,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广播、电视、网络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比书籍、杂志更形象可感,学生们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积累信息。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这些对学生益智、导行、激情、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阅读了解客观事物的表象后,可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对命题进行讨论争议。苏霍姆林斯基曾高度评价这种“研究性学习法”,称为“真正的脑力劳动”“独立的脑力劳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敢放”“善收”,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管讲对讲错,都让学生发表见解,并鼓励对立观点的争辩,尽量发挥学生的才智和积极主动的精神。同时,还要看准火候把好关,适时地把讨论收拢。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一般程序组织讨论,如审题、确定中心、选材、组材、详略等,有条不紊;也可以依照文章体裁所要求的基本原则展开讨论,如记叙文的引题、入题、正题和结尾,正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通过讨论,全体学生集思广益,写作能力会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写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懂得了写什么,怎样写,从而提高了写作兴趣和信心。

三、构思

所谓构思,指的是作者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事件进展,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灵活地、富有独创性地从不同的思路去认识客观对象。

1. 点面结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

每一则材料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一个“面”,不能断章取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审读原材料,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体现材料“神”的“点”,做到对材料通其意、明其旨、悟其旨、点面结合,抓住材料内涵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

2. 由浅入深,结合社会生活挖掘主旨深意

古人云:“意必深然后为之。”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是材料作文审题的首要一步,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常规的观点,应当进一步联系社会生活,深入思考材料主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效果,从而挖掘更有深意的观点。

3. 推陈出新,开拓思维,觅出主旨的新意

宋朝姜夔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反其意而用之”,出“新”制胜。比如这样的材料作文,有些人见别人比自己强,成绩比自己好,就产生忌妒心,人们往往称之为“红眼病”。“红眼病”一般被视为小人不义之举。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反其意而用之,写一篇《要有点“红眼病”》的反调文章,打破常规思维,以体现时代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4. 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讲究布局谋篇

古人说:“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写文章前,要指导学生布局谋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不同类型范文的篇章结构的剖析,还可以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编写提纲的指导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划分层次段落,心中要有准绳,思路不能杂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多加揣摩,不要“头重脚轻”,要使文章前后连贯,要注意交代照应,上下衔接,以求血脉畅顺。

四、草拟

草拟作文,也是对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起草的好习惯,可以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培养:

1.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起草态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有些学生只想一次定稿,不愿意打草稿。如果在一种极不情愿的思绪下打草稿,一定不会有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打草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其意义出发多对学生进行引导。

2. 注意利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根据提纲一气呵成的写作习惯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思想不集中,喜欢写一段就停下来,隔一段时间再去写。这样,作文便会缺乏完整性,构思也会欠条理性,逻辑性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纲完成作文,当场交作文。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逻辑性。

五、修改

目前学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叶圣陶先生批评得中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不得。”因此,教师要发挥修改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把修改的重点转到教学生自己改上来。

1. 提高学生对改的认识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经验之谈。为了端正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写作的责任感,我们要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对“改”的认识,让学生深知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是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深化、拓宽、提高的,文章也是在不断地研究、修改中提高质量的。

2. 训练学生改的能力

要学生改,还要使学生具有改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改的训练。一种方式是互批共议法,即学生之间交换作文修改,批者把文章看两三遍后提出修改设想,与作者交换修改意见,批者的意见被采纳后,作者就在原稿上作修改;另一种是自行修改,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批语中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审思论证,做到合理地增、删、调换,而且还要对作文进行全面彻底地审查,看立意、选材、语言表达、结构层次、标点符号等等。

3. 培养改的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不少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做法:即要求学生先打草稿,再誊写正稿。如果以这种做法为基础,变机械誊写为精心修改,就能促进学生良好修改习惯的养成。

六、评价

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要看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作文教学艺术——评价的艺术了。

1. 多鼓励,重启发

评价作文时,要尽量寻其优点给予肯定,或文题形象,含义深刻;或观点新颖,见解独特;或选材精当,布局有方;或引用得体,修辞恰当;或起笔不凡,结尾含蓄等等,均可用赞语进行鼓励。而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可用启发性的语言使其思考、探讨领悟。

2. 评价要有针对性

每次评价作文,教师都必须在整个作文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自己的目的性。除找出错别字外,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应确定批改的重点,即评价学生的重点和评价内容的重点。每次重点评价的作文也不必多,或两组,或一组,但要有不同层次的作文,以便全面掌握情况。

3. 评价要提倡民主

为了便于课堂讨论,教师可将学生作文的优劣得失、个别问题和普遍情形,结合相应的典型作文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尔后,教师再作精要的总结。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切实解决写作中的问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所谈并非经验介绍,仅是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直接经验,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提供了多种途径。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