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

2009-06-08丁旭东

成才之路 2009年3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教师

丁旭东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界定、概念、基本内涵及主要措施。教师要做到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它包含功能、技术、课程三个基本层面。

就功能层面而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一是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教学媒体而成为教学结构四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之一,成为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二是起到了支撑教学的作用。表现为CAI课件、积件、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著作平台、教学管理软件平台等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技术支持的作用,使教学活动更趋多样化和开放性。三是通过信息技术体现师生的主体化学习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课程和作业等内容上传到教学系统中,学生利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浏览或下载学习资料。四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自身需要等情况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自由化和个人化特征。

就技术层面而言,信息技术表现出数字化、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工具性和基础性六大特征。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数字化学习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内容总是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而基于Web的流媒体技术则可实现远程多媒体课件的在线点播、实时现场直播等。学生作为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开放的、智能化的课程平台上,制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计划,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层次的协作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以依托网络学习环境以及信息化学习资源展开学习活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表达和沟通的交流工具,成为教师进行新型教学设计、实践新型教学模式的工具。

就课程层面而言,在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渗透下,课程呈现出多元价值观。信息化教学设计受到重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评价也由重视学习结果逐步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监测和评价,提倡学生对学习经验的积累提炼、对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对学习行为的反思总结,呈现出课程价值取向多元化、评价过程主体化的特点。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教师开始借助网络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糅合,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化。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要措施

1.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备课方式

借助于超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备课具有了超文本、虚拟现实、信息资源集成化、开放性、互动式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特征。表现为更加注重教学策略、师生关系民主化、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我们把这种新型的备课称为数字化备课。进行数字化备课,应当做好包件和积件的开发与建设。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制作的包件,其实是将既分工又合作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组合起来,形成以教材单元知识组合课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文件包”。在教师进行集体电子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文本教材进行划块,明确分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分头设计单元教学,最后分别完成课件,这些课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包件。

2. 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建设

建设学科性辅助教学网站,除了要实现一般教学网站共有的功能,像多媒体课件库、教师备课、在线辅导、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研究性作业以及搜索引擎、超链接、VCD视频点播、网站安全系统等,尽力使网站设计更加科学、便捷、生动、艺术之外,关键是要把握好学科的特点。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好学科知识的组合与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关系。要着重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3. 强化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前提。要求每个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思想和理论水平,逐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观念,并落实到教育过程中,才能使教师在教学创新中发挥出巨大潜能。

4. 改变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知识的权威者、过程的设计者、流程的控制者、结果的评定者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意识,发展个性特长。

5. 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渗透于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每一个环节,它是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习质量的一种主要策略和机制。整合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实际,把评价重点放在整合的效果上。在评估中要突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利用正确的评估导向指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意识、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江苏省黄桥中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