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海外汉语教学中施行考试的探讨

2009-06-08唐保辉

成才之路 2009年33期
关键词:试卷汉语题目

唐保辉

如何对海外学汉语的学生施行考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有教学,就应该有考试,这是基本的常识。但是,在变换环境之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复杂起来。

在我国,传统的考试方法也就是做试卷,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本国学生之所以能够一拿到试卷就动笔作答,这是以他长年浸泡在汉语环境下为前提的。外国学生自小所学、所思、所用的并不是汉语,要让一个个的方块字在他们心里扎根,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相对于世界上流行的欧美语言,汉语的学习难度要大得多,这主要是作为语言基本元素的汉字不仅数量多,而且笔画复杂。在学生熟练地识记汉字之前,单纯做试卷的方法很难行得通。

在新的环境下,教师只有打破陈规,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指导思想上作相应的改变,考试才有可能成功。

我认为,中文教师施行考试的障碍之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考试模式和观念。一门语言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作为外语来学习,这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在本国以外,学生由于缺乏语言运用的环境,他们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形成是比较缓慢的。因此,当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兼顾听、说、读、写的要求,在考试的设计上,要改变以笔试为主的做法,树立更为全面的考试观——这不仅是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破解考试难题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更为全面的考试观”呢?这其实不难理解。“全面的”也就是涵盖了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在我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即是这类考试的典型代表。从2007年开始,国家考试中心推出了新版的HSK,它包括主试卷(听力和阅读理解)、写作试卷和说话试卷三部分。这三部分考试不是同时进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报考其中一个。

HSK为组织海外学生考试提供了一个范例,但要照它的标准和方法来实施,这显然不现实,毕竟海外学生一般学汉语的时间都不长,不具备良好的汉语基础。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自身所实施的考试可以更简便,更灵活。至于采用何种形式的考试,这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探索。

在马达加斯加任教期间,我给学生的考试是与阶段学习和颁发结业证书结合起来的,考试的形式则参照了国内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我把12册《汉语》课本分成四个阶段来完成:1~4册为初级班,5~8册为中级班,9~12册为高级班。学生每学完四册书,就要参加结业考核,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每一次考试,听、说、读是基本的内容,书面表达则从中级班开始实施——具体做法是:预先定下几个写作题目,由学生选择写成文章,再在考试时演讲。“写”的要求最终通过“说”的形式体现出来。

下面结合我的做法,谈谈考核题目的编写。

正如普通话测试一样,考核题目有好多套,以便学生抽取准备。题目要编写多少套才合适?这要视考生人数而定,考生多,当然就要多准备几套。各套题目之间是否应做到内容完全不同?我觉得不必要,也很难做到。像自我介绍及回答问题这部分,所列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主考人员只要按要求从中选取提问即可。又比如认字识词这一部分,有的班级所学的词汇不多,如果题目套数较多,在字词的分配上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现象。

字词的搭配编排看起来很简单,但细细一琢磨才发现这工作一点儿都不轻松。首先我们要对课本的字量和词量进行统计,然后再分配组合——每一组字词应该包括各种读音,也不能单从某一册书中抽取,而是较均匀地从四册书中选择。由于考虑到读音和来源的均衡性,每编一组字词都要把四册书过一遍,费时费力那是必然的。

题目的第三部分是短文朗读。朗读材料不能太长,100~200字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也不能有太多生字,我们国内的一些小学课文就很不错,比如《彩色的“蘑菇”》《落叶》《我们的祖国》《毛驴卧冰》《我是什么》《骆驼和羊》等。国家有关部门向海外的华文教育基地提供了数量不少的学习资料,只要认真留意,这类小文章应该可以找到。

自我介绍及回答问题,认字识词和短文朗读,加上从中级班开始的演讲,这是我在马达加斯加实施考试的四个基本部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关题目可以灵活变通。比如初级班,第一部分是回答问题,看起来没有自我介绍,但它其实包含在几个必答问题中,即:(1)你叫什么名字?(2)你是哪一个国家的人?(3)你工作了吗?(4)你在哪儿上班(或你在什么学校读书)?(5)你学汉语有多长时间了?——把自我介绍转换成问答的形式,简单易行。只不过,在题目的量上要注意平衡,中级班、高级班的题量比较大,短文朗读就只安排一篇(当然篇幅相对长一点儿),而初级班则安排两篇。

在设计问答和演讲题目时,要注意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相差太远,而应该与课文内容以及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汉语班上,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一边工作,一边学汉语,是吗?”“今天比昨天冷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等等,这些问话包含的句型都是课文里来的,即“是……还是……”“一边……一边……”“……比……”“最……”。又比如以下写作题目:《我是怎样学汉语的》《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公外婆》《我的一天》、《马达加斯加的四季》等,这些题目学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甚至可以模仿课文来写。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能不能看出这个考试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它体现了什么指导原则?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切合学生实际,二是尽可能减小或避开学生难以解决的困难,三是便于操作,尽可能通过一次考试来反映学生的情况。例如,马达加斯加京城中华学校是一所业余学校(学员以大中学生和社会人士为主),只有一位中文教师,每次考试都要邀请中国大使馆和华侨总会的有关人员前来,否则难以进行。

组织海外学生考试,这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首先要构思考试的形式,然后编写题目,再帮助学生作好考前准备。编写考题十分烦琐复杂,却要耐心细致;输入电脑、排版打印、复印等,都得自己动手。讲解汉字知识和查字典的方法,为学生修改演讲稿,这是考前准备中至关重要的两项(关于汉语字典词典,建议教师们选用按笔画数检字的,部首查字法学生不容易掌握)。其他一些小的方面,如学生名字、工作单位、就读学校的中文翻译等,也不应该忽略。总而言之,教师要能够预想到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着手解决。

(博罗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试卷汉语题目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