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2009-06-07刘洋
刘 洋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并非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掌控能力差,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种种原因使得合作学习有时会流于形式或走过场,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如何使用合作学习方式,使其真正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来,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笔者总结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有效应用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和领会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研究学习和探究学习,学习方法要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合作学习无疑是新课程理念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完全置学生于不顾,不是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学生轰轰烈烈的讨论而沾沾自喜,就是走马观花地穿梭在各小组中,偶尔停留却不做任何点评。这样即破坏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处于无控制状态,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
1.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负责督导学习小组的运作,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表述,既是知识交流,又是心灵的沟通。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很有益处。也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健康发展。
2.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过程性评价。教师通过参与小组讨论,观察和倾听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的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要促使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小组各成员积极合作,全面配合,各展所长,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应该是所有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学习一般的学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正好借此机会讨论其他问题,失去了讨论合作的意义。
首先,这与教师设计的问题和要求展示的话题有直接关系。
1.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要难易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看是否应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布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就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使得课堂气氛混乱,导致学生之间互相观望,合作学习只成为教师作秀的工具;但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实际上是学生个性思想的碰撞、对接和融合。每位同学在讨论过程中都能得到同伴的认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充分发挥其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虽然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应该是值得学生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在对比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取其精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从而达到道德理念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3.教师设置的话题要有真实的情境。
适合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更多的应用于小组对话展示。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教学环境下,会联系实际生活,创造出各有特色的语言展示。如我在讲授Unit8 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表演到餐厅点餐的全过程。有一个同学在品尝面条之后,自然而然地评价到:“Oh, so delicious!”引起大家的一阵掌声。这并不在我给出的参考句子中,同学们通过体会真实的情境有感而发,使整个课堂气氛真实融洽,也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有的同学在下一环节的知识拓展中,表演到商店买衣服,增加了讨价还价的对话,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完全达到了英语语言实用性的要求。
4.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内容的不同,还要在组内对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教师要善于运用引导性语言,对小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实践中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2.通过小组竞赛,创设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动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要让学生体验在合作中获得尊重的基础上获得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培养合作意识,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
3.小组内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激发小组斗志。“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除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内的自评与互评可以使同学们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对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积极地肯定与支持。小组成员间良好的评价导向作用是小组合作高效的有力保证。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英语教师能够以新课标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摆正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位置,恰当的组织课堂活动,发挥合作学习本身的特质,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