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工作要三心二意

2009-06-07吴祖涛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细心教育教师

吴祖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贪污受贿、背叛国家;他们不尊敬长辈、不孝敬父母;他们语言粗俗、行为粗野;他们到处撒谎、欺诈行骗……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看到这些现象一定会痛心疾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教我们做一个“整个的人”,一个具备基本的崇高道德人格的人。学校是“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师是“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引领者、示范者。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忠孝雅诚”教育,必须做到“三心二意”,即细心、耐心、爱心、新意、意志。

一、细心

所谓细心,是指教师要善于观察、精于思考、巧于处理,细心研究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在“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微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出现的征兆;及时发现班级出现的各种迹象,并根据已经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周密准确的分析;针对学生思想的变化,对教育过程及时进行调整,对学生或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对于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教育;对于个别“特殊生”,教师更要有精雕细琢的细心,并善于讲究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长短期目标结合法、人格感化法,冷热兼施法等。很多富有敏捷而细心观察力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发现蛛丝马迹,及时展开教育,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反之,如果等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以后,再忙于应付,就容易错失教育良机。前段时间,我发现班上一名学生经常迟到,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找她谈话后得知,她父亲最近生病住院,而母亲又在外打工,她每天既要照顾好父亲,又要忙家务。于是我结合实际,针对一些学生对孝敬父母理解不够深刻,做得不够好的情况,立即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现身说法,理解父母的苦心,并让学生从行动上去感谢父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教师在“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只要心细如发,善于捕捉事物本质的现象,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耐心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要出色完成“忠孝雅诚”这一复杂的教育任务,就需要我们不急不躁,不愠不火,耐心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明,急功近利,过于急躁,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最终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做好“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超人的耐心,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感情,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气度,要能够在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反复教育转化过程中,耐住性子,摸清病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尊敬,也使学生有了自信、自尊。当学生犯错误时,切忌简单粗暴地讽刺、挖苦,而是耐心地说服,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到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适应课题。处于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初中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动,矛盾时有发生,极易导致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注意从转变入手,多鼓励、少批评,多鞭策、少歧视,尽量做到耐心、宽容,通过控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我们的“忠孝雅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爱心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爱而不虚爱。对他们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切实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比如,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尽早找他们谈心、交心,及时解决问题;得知学生有病及时问候,重病的亲自送医院治疗;每次看到学生有进步,我都替他们高兴,每次看到学生犯错,我都替他们着急。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忠孝雅诚”教育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作为宗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爱班集体,尊重老师,并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四、新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21世纪的中学生,其思想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对此,加强对学生的“忠孝雅诚”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勇于开拓,要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治教方略。目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数还属于经验型,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方法,过分看重原有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这不适应“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对学生进行“忠孝雅诚”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教育工作新理论,积极研究教育工作新规律,更新教育工作观念,使“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努力摆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强化科研意识,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最佳教育期,探索新规律、新方法,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真正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五、意志

对学生进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就无法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也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做到:1.当工作出现困难时,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2.在处理事务的态度上,应本着爱护和关心学生的目的,在耐心说服的基础上,以和善的态度有节制地表现出自己的果断与坚决的意志。3.我们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动与冲动,遇事要沉着冷静,以耐心说服的态度去教育学生,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永远是和蔼可亲、谈吐文雅、豁达大度,有涵养、有理智的人。最后,“忠孝雅诚”教育工作复杂而艰巨,在创新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知难而进,不畏缩、不犹豫、不气馁,努力工作,最后达到胜利。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忠孝雅诚”教育,既不能单纯地罗列具体的事例,也不能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实践忠孝雅诚,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正气,完善人格,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细心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的外公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