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三观”的转变

2009-06-07时礼琴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三观教学质量师生

时礼琴

一、转变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发展的、有个性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必须从传统的学生观中走出来,树立现代学生观,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的、有个性的人。教师面对的学生,都处在成长时期,其身体、道德素养、知识体系都处于发育完善阶段,可塑性极强,所谓“后生可畏”。教师应有一双慧眼,辩证的、发展的看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地评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相信自己定能展示无限特长,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谆谆教诲我们:“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他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现代学生是各自独立、有个性的人,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导,就要视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的平等的人。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为他们设置合理的、温馨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而健全地成长、发展,让每个人的最佳天赋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人人参与、共同发展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外,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转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就无从谈起。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样的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想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不可想象的。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师生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教师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在学,同时也在教。真正的教学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真正贯彻。

三、转变质量观,树立全面的、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在新形势下,政治教师必须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所有学生,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面向全体”也指要着眼学生的所有方面,即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塑造学生人格,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天赋或潜能,政治教学中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而不是压抑有特长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方面,这就是全面的教学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看每个孩子是不是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求得发展。这种发展是自主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悉心体察孩子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有进步、有自信”,这就是对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形象而生动的诠释。强调“发展”是全新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根本。

猜你喜欢

三观教学质量师生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