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与构思

2009-06-07王振军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王振军

一、读

放声朗读,唤醒情感。

(多媒体展示:带着我们的情感,带着心灵的体验,朗读诗文,要读出诗歌的内涵,读出游子的悲哀,读出抑扬顿挫,读到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才真正读懂马致远了。)

二、绘

(多媒体展示: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正体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揣摩这首小令的意境,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把你所想的绘成一幅画。)

三、议

各组交流自己所画的画,学生之间互评。

四、品

(多媒展示)

1.小令中运用最多的是哪类词?

2.小令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3.小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4.小令中最让你喜欢的词有哪些?

五、比

(多媒体展示)

原诗仿作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海南行

枯藤老树昏鸦,沙滩贝壳脚丫,

小桥流水人家,椰树和风早霞,

古道西风瘦马。海鸥白帆浪花。

夕阳西下,旭日东洒,

断肠人在天涯。畅游海角天涯。

通过原诗与仿作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体会寓情于景的传统技法。

六、拟

(多媒体展示: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寓情于景的写法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画面将其刻画得淋漓尽致,本诗堪称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景物被赋予感情色彩后,使景物同感情融为一体的情形屡见不鲜。)

1.垂柳婀娜多姿,像为我的到来翩翩起舞;枝头的鸟儿正在卖弄清脆的歌喉,唱着欢快的歌;水面上的涟漪好像漾开一个又一个笑窝。

2.垂柳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打着哈欠;一群鸟儿飞到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丢,丢,丢人!”;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纹如一张张嘲笑我的脸。

七、联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鸟语花香可以令人心醉,也可以令人心碎。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同样可以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文笔,将我们的喜怒哀乐浸润在景物之中。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成果)

生甲:那次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回家的路上,平时那毒辣的太阳变得温柔了许多,虽然还是以往的温度,但在我眼中,它是咧开了笑脸祝贺我的;平时烦躁的知了声也像是给我献上的颂歌。

生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独自一人走在这空寂的荒野小路上,望着那阴森的树林,听着树叶发出的令人惊悚的哗哗声,我的腿也软了很多,心跳个不停。

生丙: ……

八、结

(多媒体展示: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秋思之祖”当之无愧!)

一是在古代诗歌中注重朗读品析,促使学生初步获得语感,同时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是在一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

三是架设心灵的桥梁,拉近学生与古代诗歌的心理距离,同时在这种联系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是搭建扩展平台,突破教材的状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扩展和延伸。

以下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阐释:

朗读品析法——透过朗读品析,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等,引领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节奏,读出一种凄凉悲哀。

语境解读法——通过比较性的语境创设,也就是仿作和原诗的对比,在一亮一暗,一喜一悲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联系生活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反过来促进其更好地理解文本,达到“不言喜而喜不自禁,不说悲而悲痛欲绝”的神奇效果。

延展扩充法——对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扩展和延伸,让学生在体验、理解他人时,注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天净沙·冬
天净沙·春
掉坑
掉坑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天净沙·秋思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