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
2009-06-07孙景凤
孙景凤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孩子在花丛中玩耍,追逐飞来飞去的蝴蝶。突然,飞来了一群蜜蜂,发出嗡嗡的响声。孩子们非常好奇,为什么蝴蝶飞舞时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舞时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呢?于是三个孩子回家后,各自向他们的父亲请教了这个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只要在学校考试中考好成绩就行了,其他的你管那么多干嘛?”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回答道:“因为蜜蜂的翅膀扇动得比蝴蝶快。”而第三个孩子的父亲面对孩子的提问,没有直接的做出正面的回答,而是取出了一张纸,他先慢慢的抖动,纸没有发出声音,接着加快抖动速度,纸发出了哗啦啦的响声。孩子看后,想了想,自己又抖了抖纸,然后兴奋的跳起来,他将答案告诉了父亲,父亲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感慨。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了解认识世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适合学生发展呢?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环境呢?是像第一个父亲那样只关心学习成绩呢?还是像第二个父亲那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亦或者像第三个父亲那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呢?
随着新课程教学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过去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和作业的“题海战术”,对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以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的尝试。
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主探究学习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师只能规定学生在知识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状和潜能自主选择接受方式,当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方式,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不能只将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当学生积极主动将新知识纳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获得心理意义的理解时,他就已经在进行自主学习了。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火线”。如果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也才能开发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探究学习。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利用缺“排”或少“号”的电影票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使学生构建新知有路可寻,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学是真实的亲切的。问题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会只觉地投入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自主探究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与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验证,推理和判断等教学活动,让他们说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推导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方法的应用过程和问题的探索过程等。通过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拼图与勾股定理》时,我向学生提出“通过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你有那些方法?并说说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差别。”力求让学生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的多种验证方法,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数学研究的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理交流和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实施者,自身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其次,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应到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是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创设应到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动脑想,动手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能说的说,能想得想,都展示自己的才华,及理解数学知识,又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自主探究,教学相长。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里达到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的学习方式。
收稿日期:2009-10-04
作者地址:河北省定兴县第三中学07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