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人成人

2009-06-05梁泽芬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模式理念德育

梁泽芬

(河北省沧县旧州镇中学061023)

【摘要】当前,在拜金主义、求职困难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认为上学无用,再加上有些老师对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认识不清,仍以考分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长期禁锢的课堂教学扼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性,从而使他们厌学。本文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出发,道出了当今的学校教育方向——“让人人成人”。这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培养特长;改变模式,发展个性;转变内容,重视实践;以德育人,学会包容。

【关键词】理念、模式、内容、德育

Let everybody adult —— anew curriculum look at the 21st century's school edition

Liang Zefen

【Abstract】Presently, in mammonism, seeks employment the difficulty and so on under the bad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influence, many students think go to school uselessly, in addition some teachers select talented person's test system understanding to the country not to be unclear, still appraised a student's fit and unfit quality by the examination grade, the long-term imprisonment's classroom instruction has restrained the student thought intelligence, thus causes them to tire of study. This article anew class sign's education idea embarks, has said the now school edition direction--" Let everybody adult " . This needs the teacher to change the idea, raises the special skill; Change pattern, development individuality; The transformation content, takes seriously to practice; By the moral education person, the academic society contains.

【Key words】Idea, pattern, content, moral education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国的教育是“重劳育,轻智育”,人们天天在为温饱而奔波,学生有一半时间不在课堂,而在田间劳作接受教育。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学校教育转为“重知识,选精英”上来,许多贫困子弟为了摆脱家境的贫寒,为换取一个永久的“铁饭碗”而拼命读书。九十年代后期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发展教育事业,学校教育又积极响应九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口号,提出课堂教学要“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大面积提高升学率”,多数学生仍看好考学这一出路,拼命学习书本知识,以求人生的长期保障。但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再就业机制的转变,许多家庭已不再渴求这个铁饭碗,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放弃了艰苦的求学路,他们选择了上网玩乐、混吃闷睡,把上学视为一种负担,把学校当成了牢笼。面对这种境况,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学生的思维需求和社会需求。新世纪国家教委出台了“以新课程替代旧课程,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理念献给新世纪的中国亿万青少年儿童,以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新课标的教改宗旨决定了今天的学校教育方向,那就是五个字:“让人人成人。”即让人人在学校里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的教育,获取自己必需的知识,将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中的最起码的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怎样做到“让人人成人”呢?我认为:

1.转变理念,培养特长

当前,多数老师对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认识不清,仍以考分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并以考学为目标,课堂中仍旧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教学中设置好了“圈套”,让学生在这个“圈套”中活动,不敢放开,这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飞跃和特长的发展。正如前不久《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报道中反映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这充分说明了新课改首先教师应接受新理念,而且应把这种理念上升为一种素质,要摆脱旧的考试制度的束缚,认清教学是为社会服务,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教师既应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摒弃那种高分低能的人生价值取向观,把对新课程中的这种新理念的感悟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使之在塑造新世纪的人才中发挥作用。

2.改变模式,发展个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一言堂,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向“探究性、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发展,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过去的教学教师往往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成了课堂的统治者,成了主角。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课堂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究,教师决不能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定学生的思维,抹杀他们头脑中凸现出来的“棱角”,要让他们为自己的大脑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维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课堂上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演员,教师是他们的导演,让学生在愉快中感知生活,在渴求中接受新知识。

3.转变内容,重视实践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课程内容、结构的设置,课堂授知要从书本知识传授型向培养能力、重视实践型内容转化。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较旧课程已有了一个质的转变,即课堂授知已从“课程是知识”转变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中建构自我,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时刻注意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优秀的课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胃口,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精神。”教学中选取与学生紧密接触的生活实践为课例,就好比给他们吃了一剂兴奋剂,会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让他们受益于以后的人生。

4.以德育人,学会包容

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让他们铭记终生,一句不在心的刻薄话,会让他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学生终究是孩子,他们在校期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阶段,无论是课上课下,难免会做出不尽人意之事。作为教师要以德育人为先,充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事事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博大爱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的不足,包容他们那些“可爱”的错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晶莹透明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谈到,自己犯了错,老师越是宽容,越觉愧对别人,而能尽快改过自新。因此“包容教育”比“棍棒教育”效果更好。

新世纪的孩子有了新的心理需求与人生追求。新世纪的人生价值观又决定了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应该从培养新型人才入手,摒弃那种“精英教育”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金子的价值纵然无与伦比,但缺少了沙子也建不起高楼大厦,少了泥土更不成地球。那么就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倾全部爱心,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学校这个大熔炉中“各塑金身”,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吧!

收稿日期:2009-01-10

猜你喜欢

模式理念德育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用心处事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