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2009-06-04刘明新蔡敏燕
刘明新 蔡敏燕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阐述了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多元融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实现多元融合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多元融合
作者简介:刘明新(1955-),男,江苏苏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蔡敏燕(1972-),女,江苏丹阳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绩效管理部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6-0052-03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一个新的探索领域,其实施给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适应这种变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多元融合,彰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特有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构建中的多元融合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我国政府逐步明确了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改革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跨越——转型——提升”成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职学生对行业、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其适应期,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和内涵发展的重点。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影响,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感受、接受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多元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通过多元融合,可以将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协作理念、客户中心理念、创新理念、双赢发展理念、严格遵纪理念、感恩理念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院的和谐发展。同时,与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加入“职业”的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彰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二、校园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它能体现学校的“综合个性”,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
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是由本行业的各企业及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形成的文化。一个行业的文化发达程度和特质内涵,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深刻地影响着行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是行业文化的本源,行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背景场,企业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文化的倾向与特征。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把握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共生体”
多元融合是指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结合本校的行业背景,整合教育资源,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三者有机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多元”中三个要素的内涵,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层面对三种文化进行分析,确定三种文化的“共生体”,以他们的“共生体”作为融合的切入点。“共生体”同时具有两者或三者的属性(见图1)。如,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要求其员工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忠诚意识等,将这些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就形成了一个“共生体”,这就是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一个切入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是提倡一种校园文化,要求学院的教职员工具有献身与敬业的精神;要有精益求精,“一定能”的态度;要有应变能力;要支持学院的专能开发活动;要视自我提升为己任;要具有群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有先驱意识;要具有意志学习和分享知识与经验的思想。这种校园文化是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带着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深刻烙印,可以说,这种文化就是传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结果。
(二)确定多元融合的目标
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干什么事和想要什么东西;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知识文化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形态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的认知和记忆及认知和记忆的具体成果;技术文化的文化功能表现为提高人们的主观行为效率,其文化形态表现为人们的主观行为方式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观念文化的文化功能表现为对人们的主观行为的原则指导,其文化形态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主观愿望。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其基本特色是技术教育的特色和技术型人才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应着重体现在技术文化上,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为学生的就业服务。鉴于这一要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目标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内容,形成职业素养,磨练职业意志,培养职业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努力实现有效融合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立足校园文化,注重三种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通,在行业文化的背景下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实现三者的有效融合。既要引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又不能用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取代校园文化,过多地简单移植企业文化,完全将校园变成工厂,将学生变成工人,也是不恰当的。
首先,多元融合要基于校本性。“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包括三个要素:“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一所学校的特色和个性,首先体现在校本文化上。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只有优秀的校本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多元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本校特色,不能简单移植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如,校园环境是学校物质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形象的物质载体,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历史等情况,并结合本校的行业背景,充分挖掘本校的文化资源,巧妙利用本单位有特色的人、事、景、物,努力创造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
其次,多元融合要突出实践性。要使学生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如,优先建设先进的实验实训室、专业教室等,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强化学生的忠诚意识、安全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信誉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企业管理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技能训练,加强实训、实习环节,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培养学生;与企业管理接轨,引进“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持久)管理模式,模拟企业环境,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大力宣传职业信息,如周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界的用人要求、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如,服务行业当前广为流行的“十个一点”,即“微笑露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行动快一点、脑筋活一点、嘴巴甜一点、做事多一点、度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动作轻一点”,都可以设计成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
再次,多元融合要加强渗透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而是要通过相互渗透把三种文化的内容整合起来。在渗透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找准结合点。文化本身就具有内隐的特点,只有找准结合点才能避免生硬嫁接,实现文化的自然融合。如,近两年来我院将学生基础文明视为企业员工意识的起点,大力开展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着力于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和合格员工,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要进行全方位渗透。只有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渗透,才能有效地引导、保护和强化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中多元融合的主要途径
(一)在校园环境营造中实现多元融合
在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营造中,要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于校园文化。如,可以在专业教室、实训室等场所张贴一些企业化的宣传标语,并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制订管理制度,着力渲染、营造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体验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为将来较快地适应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多元融合
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多元融合,一方面,可以在各类课程教学中渗透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开设相关文化课程。虽然开设文化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还不是很普遍,但已引起了高职教育界的关注,一些教材如《商务文化教程》、《工程文化教程》等已陆续出版,为此类文化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实训实习中实现多元融合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场所,实训实习是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选择一批与专业对接、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优势等来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同时,使学生通过深入企业的实践,贴近生产一线,真正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培养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深层动力。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2]王波.观念主义[M].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2.
[3]蒋乃平.引导学生把外在的规范转化为自律的行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之三[J].职教通讯,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