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9-06-04单宜军葛阳琴
单宜军 葛阳琴
摘要:比较优势与国家竞争优势都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作为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要立足于比较优势,更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高级要素和竞争机制、提升国内需求层次等,逐步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关键词:比较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竞争力
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一国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两种基本理论,往往同时发挥作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易于形成竞争优势,同时比较优势产业也只有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替代的关系。
一、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创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该理论是相对竞争原理,而不是绝对竞争原理。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该理论指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即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机遇和政府。这六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
(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区别
传统的比较优势论强调的是静态的比较利益,注重的是各国现有的要素禀赋,比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初级要素。波特的理论则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和各国在获得竞争优势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国家的繁荣和竞争优势不是靠继承来的,也不是既定的,而是通过创造得来的。不断创造的要素比静态的要素更能持久,其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而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的大量问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初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一步降低,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
2、两者的联系
大部分国家、地区在开始参与国际竞争时,多以“比较优势”为基础,随着贸易的扩大,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等变化,其“比较优势”会逐渐丧失而不能持久,因此转而以改进生产要素的素质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同时,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反之,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难以形成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二、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依据比较优势原理参与国际分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它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外贸的发展。短期内,我们不能放弃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更要逐步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一)建立健全培养高级要素的机制
我国有初级要素的优势,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但在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我国长期以来对专门教育重视不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企业没有密切联系,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身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投资,提升我国高级要素的质量。我国还需要重视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要优先发展技术市场、研究与开发市场和信息市场,促使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我国外贸企业增长的内在基础。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引进技术和人才,从而增加要素的取得途径。
(二)提升国内需求层次,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内需求对于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需求条件方面,我国有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差距大等优势。但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的、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应注重国内消费,有意识地培养老练的、苛求的购买者,倡导新的绿色消费观念、培养现代消费意识,促使购买者提高需求层次,从而带动产业的革新升级,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国际市场的消费。
(三)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产业竞争不同于企业竞争和产品竞争的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产业竞争是群体竞争,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不仅取决于产业内个体企业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产业内各种竞争优势能否有效地匹配起来,形成效力最大的合力。我们要将产业集群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摆在同一水平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在全国形成一个生产要素、产品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经济环境,鼓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在竞争中提高产业的应对能力;建立以产业集群为重要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产业集群的行业技术支撑平台,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是形成我国竞争优势的关键。
(四)健全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外部的竞争环境与企业的竞争能力密切相关。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许多企业看到的只是短期利益,缺乏对市场长远发展的预测和对长远竞争优势的投资。此外,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地方分割、条块分割,全国没有真正统一的大市场。要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竞争机制刻不容缓。
因此,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与贸易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我国固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和发掘动态的竞争优势,实现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