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的二元对立
2009-06-02刘晓娜
摘 要: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用艾米莉的悲剧故事来剖析当时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裂痕,控诉了对南方的旧势力和社会习俗,揭示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艾米莉 二元对立 冲突
引语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悲壮恢宏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南方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处在新旧更替时期美国南方的社会百态和陷入精神危机中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得到许多读者和批评家的不同角度关注。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后南北新旧秩序的冲突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南方小镇——杰弗逊的故事。出身于南方贵族世家的艾米莉小姐,因其父暴戾专制,年近三十,尚待字闺中。父亲死后,艾米莉与来自北方的筑路工头霍默·巴伦相爱。就在镇上的人以为他们要结婚的时候,霍默·巴伦突然消失了,艾米莉也深居简出。直到她死后,人们才在艾米莉楼上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躺在床上的霍默的尸体,旁边的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而且留下长长的银灰色头发。
二元对立是语言学范畴的概念,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也被广泛运用。二元对立在叙事文本中既是一种常用的叙事手段,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分析艾米莉爱情的悲剧性:她曾经是一朵浪漫的玫瑰,但是,南北差异、新旧对立、清教文化、父权制使她凋谢了、扭曲了。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相互矛盾的叙事因素和价值观念共同形成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组合。
一、南北对立
南北战争和南方的失败对南方的传统文化、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之前, 杰弗逊镇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封建王国,有其固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如今,这里的一切都遭到北方文明的冲击:现代机器替代了种植园式的生活方式;蓄奴制日趋崩溃;免费邮政服务;重建街道。北方文明开始渗透于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然而,这一切并不一帆风顺,它充满了南北势力间的激烈冲突。南方旧势力并不轻易妥协,作为南方文化的坚实拥护者,艾米莉应时而出:挑战行政当局、拒绝纳税、毒死情人以示她对法律的蔑视,然而南北力量相差悬殊使艾米莉欲保护其传统王国的努力终成泡影。
艾米莉与霍默的冲突是南北对立最表象的体现,其实质是南方贵族和北方新兴资产阶级间冲突。对艾米莉来讲,与霍默结婚象征着她对北方的征服,因此当意识到霍默的背弃时,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毒死,因为霍默的背弃对她及其家庭甚至整个南方来讲是一种耻辱。实际上杀死霍默并守着他的尸骨40年非但不能代表艾米莉的征服和“占有”,反而证实了她的被征服和丧失。
二、新旧对立
时代的变革在杰弗逊小镇掀起波澜,年轻一代热情洋溢的接受着新思想,新观念,但老一辈却仍然生活在对旧南方的留恋与怀念之中,艾米莉成了杰弗逊镇新老冲突的战场。在老一辈眼中,她是典范,是纪念碑,是他们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在这个“纪念碑”身上,他们希望延续旧南方的梦。因此,他们放纵艾米莉的无税可纳;他们送子女到艾米莉那儿学习瓷器彩绘以示惠顾;他们“穿着刚掸刷过的南联盟军制服”参加她的葬礼,对他们来说“整个过去不是一条越走越窄的道路,而是一片宽广辽阔的草原”。这些充分暴露了杰弗逊人对过去传统观念、等级制度的怀念和眷恋。
相反,杰弗逊镇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思想:自由、平等、博爱。他们对艾米莉不以为然,要求取消艾米莉的特权,实现人人平等。于是他们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艾米莉那里学画;设法让艾米莉照章纳税,但结果却是艾米莉“大获全胜”。同时,也是由于老一辈人的庇护,使得艾米莉离现实社会越来越远,仍然生活在南方贵族统治的旧梦里,最终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牢笼之中。因此,老一辈人无形中成为了艾米莉人生悲剧的帮凶,正是他们的溺爱和庇护使艾米莉无法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前进,使她仍然生活在旧南方的阴影下。
三、男女对立
艾米莉是南方文化的坚实拥护者,而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父权制、妇道观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和清教主义。由于南方经济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种植园经济,作为种植园主的父亲成为家庭的主宰者,所以父权中心是南方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造成艾米莉人生悲剧的背后的凶手之一正是当时社会盛行的父权。“她父亲叉开双腿的侧影站在前面,背对艾米莉,手执一根马鞭”,父亲叉开的双脚、手里的马鞭以及背对着艾米丽的侧影都显示出父亲牢牢地控制着女儿的生活,正是他完全阻碍了女儿可能拥有的幸福生活。
艾米莉的父亲是父权制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剥夺了自己女儿过正常生活的权利,毁了她的幸福,而且在他死后,他还像幽灵一般扭曲着她的性格。父亲死后,她开始寻求爱情、婚姻与家庭。她与北方人霍默相爱了。她毫无顾忌地与霍默架车出游,承受着来自镇民们反对的舆论与压力。然而,在精神上艾米莉并未获得真正的解放,也未从父亲的控制制。艾米莉一直生活在专横暴戾的父亲的阴影中,当地人一直记得“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莉小姐立在背后,下解脱出来,父亲无处不在的精神控制将她推进了阴暗、扭曲的心灵深渊,使她的心理发生了畸变。艾米莉始终没有突破南方父权制和妇道观的束缚,最终成为了旧南方的牺牲品。
四、艾米莉自身的对立
艾米莉出身于战前的南方贵族家庭,家庭熏陶使她成长为一个典型的贵族淑女,其性格思想都深深地打下了旧时代的烙印,是一个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维护旧思想,反对社会进步,拒绝接受新事物的旧南方妇女形象。但是,艾米莉内心深处又埋藏着对爱的强烈渴望,敢于冒着各种风险和压力去追求爱情。艾米莉爱上了北方佬霍默,不久人们可以看见“他和艾米莉小姐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那辆黄轮车配上葱马房调处的栗色辕马,十分相称”。这时沉溺在爱情中的艾米莉颠覆了旧南方的淑女形象。
父亲死后,“她在门口迎接她们,装束如常,脸上没有一丝忧伤。她告诉她们她父亲没死”。她不愿承认她父亲已死, 父亲代表南方的社会道德及思想观念,父亲的死亡意味着南方秩序的崩溃。同时,艾米莉又是南方传统规范的叛逆者。不理会人们的干涉和舆论的压力,她毅然爱上了北方佬霍默,并公然与之出双入对,驾车出游。她的行为使对阵个南方传统观念的挑战,破坏了人们心中的正统与规范。
她深爱着霍默,面对即将被抛弃的命运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将其毒死。这个时候的艾米莉已经完全把自己迷失在社会错位的裂痕之中,迷失在过去和现在,虚幻和现实之间,不可自拔。
结语
艾米莉是衰败腐朽的旧南方的代表人物, 她的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人们肃穆地向她的遗体告别,实际上是对旧时代的凄苦诀别。作者正是用艾米莉的悲剧剖析当时的文化冲突、社会裂痕和人们的思想危机。通过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二元对立的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揭示美国南方当时的面临的变革和冲突,以及处于历史交替时期的人们的迷惘与困惑。
参考文献:
[1]陶洁.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方汉泉.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7).
[3]冯季庆.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J].外国文学评论,2002,(03).
[4]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聂庆娟,范杰.一曲美国南部文明的挽歌——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6]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刘晓娜 烟台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