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的融合

2009-06-02孙志宇

商情 2009年4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融合

孙志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习以为常,网络直播成为与电视直播并驾齐驱的直播形式。电视直播受固有缺陷的困扰,使其只有与网络直播相互动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中保持主动,这就给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的融合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关键词】网络直播 电视直播 融合

互联网自1969年诞生以来,经过30多年的成长,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普遍认为其已成为超越杂志的“第四媒体”。网络注定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它以无与伦比并且史无前例的互动性、开放性、隐蔽性、自主性、包容性、信息传递的迅速性等优势,在现代媒介环境中异军突起,短短几十年里就无可争议地赢得了“发展最迅速媒介奖”、“最具人气媒介奖”、“未来最佳前景媒介奖”、“最具经济效益媒介奖”、“最佳互动媒介奖”等等虚拟媒介大奖,风光无限。作为极富包容性的媒体,网络自其商业化运行之日起就注重走兼容并畜的发展道路,无论是电子版报刊还是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兴起,都体现了“融合”二字,可以说没有与其它媒介不断的融合,就不会有网络媒体今天欣欣向荣的多维度发展态势。

说到媒介融合,网络视频和网络现场直播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的视野。我认为,网络现场直播代表了媒介融合的典型形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网络现场直播的定义。何谓网络现场直播,我认为就是指在事件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制作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为观众提供充足的互动空间的信息发布方式。网络现场直播一经诞生,即赢得了广泛关注,有人甚至认为网络直播具有与电视直播平分直播市场的潜力,但是这个观点在其论点值得肯定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角度,那就是尝试将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进行融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电视现场直播是目前最普遍流行的直播方式,它能最直接最直观地展示事件发展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求真的欲望。使用电视直播方式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可以有效地增强观众对事件的参与感,提高了时效性,比起录播、重播等形式更容易获得观众的青睐。不过,电视直播也有着不可回避的弱点,如与观众互动性的欠缺(观众的反馈只能由主持人或解说员选择性地报道)、对直播现场控制力的不足(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时的现场直播)等等,特别是在与观众互动性的欠缺方面,这可以说是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通病和先天性不足,这也就构成了电视直播过程中电视媒介的话语垄断地位,极大地降低了观众对直播事件的参与热情。

这样,网络直播就有了立足的空间。它借鉴了电视直播的方法与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信息的双向流动性,强调了观众的话语权。而且,网络直播可以比电视直播更少受体制、权力等因素的制约,大大降低了直播的门槛。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以网络赋予它的极强的交互性,给网民诠释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即充分尊重和保护观众的话语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平等的大众权力思想,也自然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青睐。青睐就意味着市场,一时间,网络直播风行各大门户网站。从新浪网和腾讯网联合天盛公司欧洲足球频道对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直播,到演艺界明星的新闻发布会,再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各种各样的网络直播节目让人目不暇接,吸引了上亿的眼球。网络直播市场也因此成为一棵“摇钱树”,它给受众带来“眼福”的同时,也给网站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商业价值。

网络直播如此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让传统媒体不得不认真面对,不得不考虑加速电视现场直播与网络现场直播的融合,以使自己在媒介市场中不被边缘化。

中央电视台在这场融合的盛宴中又一次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为了在直播业务中找到电视与网络更好的融合机会,中央电视台在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部门规划、人才培养、经费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先驱探索,把央视国际网络真正纳入到中央电视台部门编制之内,在人才、经费等关键问题上进行扶持,并积极更新设备以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这样,央视国际网络实现了对新闻、经济、综艺、体育、影视等节目的网络直播,并与电视融合,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例如,央视国际于北京申奥时在北京和莫斯科进行的18个小时的网络直播;在迎接新千年时刻的24小时网络直播;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网络直播等等。这些直播报道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中央电视台服务网络的延伸,在全球范围拓展了新领域,扩大了受众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众所周知,电视的一大特点就是实时传送,但是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除非把节目录下来,否则无法对过往的节目进行回顾和反复观看。而网络却凭借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克服了电视的这一缺陷,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交流空间。以网络为代表的众多新媒体正在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各种娱乐节目在不同的媒体中开展,节目与受众正进行更完美而彻底的互动,观众的反馈甚至还能决定很多电视剧的情节及人物发展走向。但是我还认为,对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的融合的理解,不应仅局限在内容和技术层面上,而更应该反应在由于网络直播的加入而使公众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讨论能够被及时地反映到电视节目中这方面,网络平台让这种讨论变得更加便利。

参考文献:

[1]袁晓梅.视频网络直播与流媒体的融合[J].电视技术,2003(12).

[2]李健,张毅.加速电视直播与网络直播的融合[J].新闻前哨,2005.

[3]胡兴军.透视网络视频直播[J].有线电视技术,2008(01).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