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政治的文化渊源
2009-06-02姚新良
摘要: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中国民主政治;文化渊源;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4-032-02
作者:姚新良,湖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湖南,长沙410081
我国现行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里讨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部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这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然而,这项制度可以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找到渊源。
一、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渊源
我们说到民主的时候,似乎这是西方人才有的。其实在泱泱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真谛,是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可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政治在儒家学者那里一般从尧舜“禅让”制讲起。通常,尧舜所处的禅让年代被认定为一个“天下为公”的历史阶段。尧通过考察继承人的德行,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位于舜,体现了大同、民主的思想。尧舜“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过后的夏、商、西周,实际的历史是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同可以说是儒家的大理想,小康则可以说是儒家的小理想。按照后世儒家的讲法,尧、舜时代是大同之世或“太平世”,夏、商、西周是小康之世或“升平世”,春秋是衰乱之世或“据乱世”。社会从衰乱之世向小康之世再向大同之世发展,这是儒家的历史哲学。可以说,后世儒家所谓的“三世”构成了古中国历史哲学的主干道。
中华民族在政治上自古就有民主意识,其中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突出特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就已开始从各种角度、不同层面系统阐发关于“和”的思想,形成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推己及人、和睦相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合群济众、和衷共济,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调协、天人合一等一整套后来被中华民族长期尊崇、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儒家经典也体现了人与人关系追求和谐的思想。《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和谐之道。《论语·尧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体现了要顺应民意、跟老百姓结成统一战线的思想。正因为把现实社会中不同方面的共存、共荣视为当然,因此待人处事就要求兼容并蓄、求同存异,遇到问题或冲突主张通过协商讨论、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适中的办法去解决。这种“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华民族联系、整体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儒家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集中体现了把个人、社会、国家看作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_整体。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种“和”的思想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政治的民主性。一国之政,万人之命,强调政治的至关重要性,但维系其核心与本质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民主思想。告诫执掌权柄者: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圣人无常心,应以百姓之心为心;民背如崩,势绝防断。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人民的安危存亡关系到天下的兴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公的本意就是为民。要加强民主政治,就要提高政治家的个人修养和个人素质。民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为避免覆舟,就必须采取一些加强民主的措施:诽谤之木常设,敢谏之鼓常悬。要兼听则明,集思广议: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要善于调查研究,体察民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经误者在诸子,知政失者在草野。
可见,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借鉴意义
传统的民主政治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政治。传统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所谓“明君”基础之上的,是“明君”主宰下民主。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民主就要不得。唐大帝国称雄世界不就是在封建专制时代么?其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建立在明君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李世民把他的政敌从断头台上解救下来做他的大臣,言必听,计必从。其结果是刑罚明,奸宄息;贤能用,功绩著;亲忠信,视听审:远谗佞,疑闻绝;黜陟行,贪叨改。使国家进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极其空前繁荣昌盛的美好时代。
与之相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不可谓是政治的孱头,但他的政权却灭亡于须臾,完全是由于其独裁专制,毫无民主可言的结果:正言不发,万口如封:人人道路以目,垂足而立,侧目而视。灭亡殆尽,其理可鉴。可见建立在专制基础上的政治是不可一世的。
《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过去一直认为这是儒家文化的糟粕,是孔老夫子使统治者愚弄人民的理论主张。这种观点其实大谬不然。一个为官长者,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必掏自己的腰包;让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怨恨自己;有正常人的欲望却不贪婪,平易近人,不骄傲自_大,有威信但不凶猛。这样的政府官员,难道还算不上一个人民公仆么?即使我们今天的官员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否则何以难出现成克杰、胡长青之流?
中国民主政治除了继承和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还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种大张旗鼓的变革是国家强盛人民富强的社会推动力。因为政治的变革往往是进步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革命的力量,而一旦年深日久,积重难返,便会滋生出诸多阻碍社会进步的腐朽势力,必须变革和铲除,才能轻装前进,焕然一新。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民主政治,对官员行为人格的规范,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今天仍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民主政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政治,是在民主推动下涌现出来的知识精英政治。在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既要继承中华民族及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与封建糟粕区分开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作用的发挥
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一体化时代,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外来经济大量涌入,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经济基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革。但这种变革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所以,
中国民主政治的变革仍寄希望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此外,没有任何别的政治力量可以实现这种变革,事实上,这种变革早露端倪且有日益强化之势:大力推行公务员制度,农村实行海选,吸收民主人士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等等。
因此,在当前的情势下,政协在新世纪的政治变革中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团体,具有政治与民主的双重作用,既要推动民主涌动下的政治,又要规范政治制约下的民主,而绝不仅仅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信息工具。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其精髓和合文化的学习。对于推动政治民主,迎接外来文化和政治的挑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政协主要起着一个“言官”的作用,要在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基础上,以言建政,以言参政。要充分发挥政协职能,肩负起自身的重任。国家要强盛。民族要繁荣,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强化民主政治,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让政治接受方方面面的制约和监督,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然而,民主政治并非要摈弃政治,并非宣扬无政府主义。民主必须是政治规范下的民主,政治也只能是民主制约下的政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双管齐下,并驾齐驱,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四、余论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发扬民主起了重要作用。60年来,人民政协走过了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为继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社会经济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政协要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继续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涉及价值观念、精神信仰、民族特点、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要求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摒弃无约束的个人主义,借鉴整体性领悟世界的东方智慧,实现人类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东西方思想家的共识。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我们祖先留下的关于和谐的宝贵思想,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