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09-05-31黎建益
黎建益
摘 要:物理教学实践中的STS教育,是新课程、新课改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文章从教学内容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的联系和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STS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STS教育 物理教学 策略
1.STS教育观
中外学者曾先后对STS和STS教育进行明确定义,但因其作为新生事物且仍在继续发展之中,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我们认为,STS教育观应当是: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应用问题,科学和技术结合造福社会。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结合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长期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够正确进行科学技术决策的人才。STS教育观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应同时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作出贡献的人才。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的涵义:STS教育是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的教育,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人文性、前瞻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因此,STS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需要。
2.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STS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不是简单地增加几段联系实际的材料或是增加几个应用课题等外在形式,而是贯穿整个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思路,从而体现出物理更本质的东西,让物理真正回归生活。
2.1教学内容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的联系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现象,有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生产技术的物理问题,有生活经验中的物理事实。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主体和这些客体相互作用,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物理问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同时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由半独立到独立,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把知识用于生活,用于实际,并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有关当地的生产、能源、环境等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学会了物理,能解释和说明多种自然现象,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物理既有趣,又到处有用。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浮力与打捞沉船、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等。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可适当引用这些方面的例子,例如在讲“能量转换与守恒”时,可向学生介绍无公害能源的利用——风力发电。这样的拓展旨在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能为人类造福是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常见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展开讨论。例如:在讲“大气压强”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再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与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水土流失、核扩散等。教师在授课时相应地穿插这些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问题的复杂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怎样合理地应用科学,使之造福人类而不是贻害社会。
3.结束语
教育把科学知识教育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科学教育观念,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教育,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很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自然科学功底,又要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综合地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讲授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并艺术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社会问题。STS在新教材中的渗透,促进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了教材内容的现代化气息,体现了教材的时代性,增强了教材的教育性,使物理教材内容更丰满,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深化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学习科学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宜州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