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2009-05-31宋健
宋 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考查语文水平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积累、辨析能力、概括能力、思想觉悟和处世态度,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结构能力、表达能力。作文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可以检验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他才有希望去把它做好。写作文也一样,若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他们就会怕写作文,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他们浓厚的习作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中我设计了《二十年后的我》这样的题目,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设想都是美好的,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帮助学生点燃希望之火,增强学习动力,达到“练文育人”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二、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习惯
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了,写作思路打开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能把一篇文章写好。因此,老师最好能发动学生参与到老师设计的交流活动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灵感很容易在这种气氛中闪现,写作欲望渐渐强烈起来。例如,在一次以“考试”为题的作文写作中,大部分同学一看到作文题就把“考试”简单地理解为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此,我及时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说了一句话:“同学们,其实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次考试组成的,考试时刻伴随着我们,学习中的考试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考试简单地理解为一次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一石激起千尺浪,我的话一说完,大家就“考试”这个话题激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犯错误了是否勇敢承认并改正也是一种考试;有的同学说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否勇敢去克服也是一种考试……通过讨论,大家对考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写作思路拓宽了,写作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在人生中所遇到的不同考试进行构思、组织语言,很容易就能写出题目不同但却又能表达“考试”这个主题的美文。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讨论与构思能够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喜欢积累,多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这些都要经过学生的脑和手才能变成文字,成为一篇文章。因此,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积累材料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2.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背诵、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3.多看课外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指导学生看他们能够看懂的课外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黄金屋”中获得生活的经验、写作的方法,这是中外教育专家充分肯定的方法。学生看的(见的)、记的多了,在“表达”时就不会“捉襟见肘”、“词不达意”,而是“信手拈来”、“出手成章”。
总之,如果学生能把写作当作是一件“乐”事而不望而生畏,学生就会写出有新意而精致的美文,老师也不会再为学生不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而苦恼。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对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