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式学习初探
2009-05-31高琦
高 琦
一、创设可探究的情景,形成探究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提出问题。儿童在感悟语言文字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大量的经验,教师要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心理矛盾,提出问题。如苏教版第五册《雨后》,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平常在下雨天摔了跤,感觉怎样?(肯定是很痛),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兄妹俩他们摔了跤,反而很高兴,甚至想多摔一跤,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一听,个个一筹莫展,与他原有的经验产生了矛盾,引起了冲突,个个拿起书本,想探个为什么,你看,这种情景就把学生卷入到了读书活动之中。
2.列举有待解释的事例,提出问题。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任何事都要探个明白,老师若出示有待解释的问题,则更具有挑战性,激发求知欲。
3.故事游戏引出问题。如教学《三袋麦子》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土地爷爷给三个伙伴一袋麦子的故事,他们不同的表现,可爱的样子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但一年以后,这三个伙伴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呢?讲到这里,教师适可而止,引导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启发他们通过读书去解决。
二、由扶到放,感悟语文探究活动的方法
学生乐于探究,有探究的问题,但并非会主动探究,若不加以引导,则是放任自流,所以为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要引导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
1.利用“探究指南”,进行探究。这里的“探究指南”是指学生建构意义时的提示性的卡片,心理学上把这种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让学生根据指南上的提示主动探究,收集处理信息。
2.展示生活材料,暗示学法。儿童在科学探究时需要有结构的材料,同样在语文探究时也需要感悟语言的材料,这种材料是儿童常见的能暗示他们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如儿童写一篇关于介绍自己文具的习作时,可让他们先把自己喜爱的文具带来,自己的东西最熟悉不过,各部分的结构是清清楚楚,教师指导习作时,就可大胆放手,事半功倍。
3.小组讨论,形成学法。儿童在探究时,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最好不过了。每个人探究的方法不同,但合作起来通过讨论就能形成好的方法和经验。如教学《东方之珠》让学生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展示香港的美?”有的说用画画,有的说用朗读读出来,还有的要当导游介绍香港,你看,经集体的讨论,优化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集体的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整合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式学习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小组来解决问题,但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缺乏科学性,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必须整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利于他们主动探究。
1.独立探究,张扬个性。通常个性是有思维的,在小组合作之前,每个同学都闪耀着不同的思维火花,这时,就要尊重学生,让他们自己根据经验进行预测、猜想,进行探究,寻找到适合自己获取新知的途径,然后把探究的结果带到课堂上来,大家交流、整理,重新建构,如同学们选择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西湖的美时,其中的朗读方式也不同,有的人站起来读,有的人大声读,还有的默读、边读边画,读完后再交流,这样虽是小组合作,却蕴含了个性的思维和个性的张扬,既尊重了学生,又拓宽了学习的渠道。
2.合作探究,形成智慧。(1)灵活分组,合理调整。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搭配同学,组织好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注重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以朗读、讨论、表演、交流等形式优化学习氛围。(2)目标分层,注重差异。我还针对小组合作的内部差异,设计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同步发展,“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3)培养习惯,保证质量。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组学习中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如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善于赏识别人,敢于质疑和良好的组织纪律习惯。只有慢慢养成这些学习习惯,小组学习的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四、开放教学评价,使语文探究活动得到延伸
如果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前提,那么科学评价更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在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以自评、互评、师评为主,更注重于自评。孩子是有思想的,探究行为到哪种地步是最清楚不过了,教师要利用这种行为反应,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然后再由集体讨论,评出等第。
2.并非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就是高水平。探究活动有许多环节,有时只要经历一个环节,都是有效探究。
3.善待探究过程中的失败。探究活动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教师要利用学生失败的契机,帮助他们反思形成正确的探究行为。如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地球的资料,但没有整理,课堂上不会组织汇报,这时教师就要让他们对照同伴反思自己的不足,知道收集信息的同时也要整理信息。
探究是亲身经历,更是内心世界的体验,它通过儿童的手、口、脑来发展语言思维,体现语言文字的美,教师要坚持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落到实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