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基于学生学科学习的课堂变革

2009-05-31刘文娟

新课程·小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本味语文课变革

刘文娟

“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应有之味,“阅读味”是阅读教学该有之味,“学习味”是课堂学习当有之味。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堂而言,应“三味”俱全,即寻求基于学生学科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

一、阅读教学需要“语文味”,更要“阅读味”

当下,阅读教学的革新与研究中,言意互转、写作本位、关注形式、注重表达等思想似乎逐渐占据主流言论的位置。诚然,语文的阅读课不能“得意忘言”,不能失缺语文学科的应有之味——“语文味”,不能不突出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不能不让学生为写作打下基础与伏笔,不能不让学生习得表达能力。但笔者以为,阅读教学毕竟是“阅读”的教学,毕竟不能等同于为了“写作”的教学,阅读教学不能单纯地成为写作的附庸。课文可以理解为“不过是个例子”,但课文不应沦为仅仅指导学生作文的例子。它更应成为学生学会阅读,获取与发展阅读力,同时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升精神与思想境界的“例子”。

阅读课堂,无论如何追求与彰显“语文味”,都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却或弱化阅读教学的本味——“阅读味”。阅读课堂要体现对阅读的重视与坚守,要体现对阅读的完整、深入的认识。

二、阅读教学应“基于学科”,更应“基于学习”

透过日常的课例,想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不断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革。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追寻语文学科本味,关注语文元素,回归语文本体等关乎教学内容(教什么)的深刻变化,但实事求是地说,语文学科从整体上看,至今大多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曾听得一位资深编辑在做赛课评委时的由衷感叹:现在的语文课与几十年前自己念小学时的语文课没有什么多大的真正意义上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个课件!

确实,我们平时在各地观课之后,似乎也有这样的一种感触。大同小异、殊途同归、形异神同。大量的语文课堂还是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真正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看不到古人所说的 “愤悱”状态出现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身上。

其实,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课堂的主旋律应当是学生的学,课堂应充满学生的“声音”,课堂应当是学习的课堂,是所谓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地方。课堂,只有真正尊重了“学”,突出了“学”,落实了“学”,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与积极展开,课堂才会真正具有生命活力与不竭动力,语文教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性的突破。

如此,我们在学科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基本明确后,能否在怎样教,即基于学生学科学习的过程指导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特别是从实现学生真实有效“学习”的角度予以教学的革命。一方面要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还要遵循不同年段的学生的学习规律。但,最终的指向是学生语文学习在课堂真实有效地发生,这样学生不仅能习得语文,还能获得可贵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真正独当其任。这一方面,“讲学稿”“先学后教”等已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猜你喜欢

本味语文课变革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鲁迅《墓碣文》的别一种解读
变革开始了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本味淋的储存与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