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须重“引导”

2009-05-31孙彩霞

新课程·小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乐学学法引导

孙彩霞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趣,引导学生乐学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有效手段,改变那种枯燥、乏味、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视作一桩乐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发展智力和创造能力。

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语文课不只是被动地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有时要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去感悟。语文课用演示实验是较少的。因此,它能使学生新鲜好奇,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师该抓住这一普遍心理,尽力设计各种“兴趣实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在实验演示中,学生不仅注意看,而且仔细品尝,兴趣盎然,乐学不疲,使探索新知的认识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

2.利用绘图,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插入绘图,变枯燥的文字为形象的画,既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其深入仔细地阅读观察,引发其丰富的联想。例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我边分析课文边绘画,边提问学习:“黄蝶应该画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儿童拿什么来追黄蝶?诗文又在哪里看到这景点……”课文分析完毕,一幅生动形象的画也呈现在学生眼前,接着让他们进行观察,引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们能根据这幅画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吗?”结果学生们个个兴致很高,跃跃欲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大大地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造能力。

3.利用情感,激发兴趣。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从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表情、眼神和认真态度都应向学习传达对语文的情感和隐含对学生的期待,在思想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语文时产生愉快喜爱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第一次范读,因为第一次范读能给学生定个感情基调,这基调的确很重要,它能使学生一下子摸准文章脉搏,怀着与老师同样的感情去体会内容。

二、授法,引导学习会学

1.学法指导应有层次。以阅读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指导学习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再教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重点词、句;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逐段逐篇理解并归纳文章的重点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第三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把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写作方法摘录下来,形成积累作文素养的知识体系;第四层次是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将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指导应有多方面。如学生口头作文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口述片断、扩展描述、讲述梗概、按续补充、口述全文等。通过指导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书面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多研究学法、指导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启思,引导学生创新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主动学习,“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分长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设疑情境,设置一些知识障碍,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热情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实践,做一个敢于幻想,敢于将“不可能”换成“可能”的冒险家和改革者。例如,教学《捞铁牛》一课,讲到宋朝怀丙用水的浮力把笨重的铁牛从河底捞上来。这时我精心地引导学生思考:“谁能用现代化的设备把笨重的铁牛捞上来呢?”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潜能。

精心的引导,使学生的心理创造了“愤”和“悱”的状态,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法,指导学生事半功倍的学法,以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融于语文课堂学习,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厌学心理,使学生乐学、会学、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乐学学法引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