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2009-05-29朱萍
朱 萍
摘要 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对企业盈利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探索其完善策略。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激励机制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而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5个主要方面。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防范企业的舞弊行为,同时对企业盈利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片面。
在内部控制操作时,人们对内部控制范围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将内部控制的范围限定在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上,对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如何实施考虑不多。甚至在许多企业中,有些人至今把内部控制仍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上。当提到内部控制时,人们往往误以为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者说这仅是财会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这种以内部会计控制替代全面内部控制、以控制活动替代控制五要素的状况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显然,这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
(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
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既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我国在目前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利益分割过程中为利益驱使而有所滑坡,企业面临的道德风险增加。不完善的业绩考核与奖励制度,使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营运风格多变,追逐短期利益;人力资源的管理政策与程序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不能合理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而内部控制本身又存在不能防止共谋舞弊等局限性,控制人员串通共谋或内控人员消极被动的控制环境,使企业的内控制度效果大打折扣。
(三)信息沟通不畅。
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不可缺少。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一方面,组织中每个人都要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职责,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方面,以及如何生效,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员工必须知道企业期望他们做出哪些行为,在执行职责时,一旦有非预期的事项发生,除了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之外,查询、解决导致该事项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取得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监管要求、市场竞争等外部信息。总之,现有的内控制度是否合理,实施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都要透过这个渠道向实施内控的上层管理机构如实畅通传递,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四)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企业按照有关部门和组织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内控制度,但其执行效果不甚理想,出现重制度建设轻执行的局面。近年国有银行舞弊事端频发使其内控的失效性彰显无遗。
(五)内部控制措施单一。
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即内部控制措施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等数种方法,且应该贯穿于经济业务发生的始终,存在于各个环节。而在很多公司中内部控制方法单一,注重审核批准、会计控制等基本方法,没有形成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也就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达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
(六)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多年来,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数企业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我国审计法律制度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机构设置做了强制性要求,而对非国有企业则未做要求,致使许多非国有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内审机构,更无从谈起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第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有些企业在董事会下虽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内审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都同属一人领导。在这两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审计领域狭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这使得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第三,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为财务服务,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人员甚至根本不具备最基本的财务会计常识,企业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健全企业董事会的职能、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政府部门完善外部控制环境,形成依法治理企业的大环境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同时,对内部控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改变目前人们普遍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一项制度性建设的错误观念,使企业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包含于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控制过程和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从而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要使企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使员工充满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构建整体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确保企业经营人员不断挑战自我,将自身的提升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做到尽职尽责。因此,企业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全体员工不断进行学习,选拔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内部控制中由于激励的缺陷所造成的失误。企业通过长效激励机制的实施,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终促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许多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内部控制不力或执行中出现较大偏差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体系。只有制度建设过程,没有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更谈不上责任追究,不但不能改善内部控制,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害。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有效地执行,就必须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在企业内部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机制。
(四)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在企业的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帮助管理当局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执行的有效性,减少信息的失真。同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五)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 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它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关机制来实现。企业治理中应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行为,从制度和程序上限制相关人员的“越轨”行为,这样一种机制具有良好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层层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实施,使内部人员的行为遵循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税务专业)
参考文献:
[1]潘秀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李连华.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连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
[3] 沈秀萍,乔红.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公用事业财会, 2006(1)
[4]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大连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