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05-22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再就业和谐社会

李 颖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现状进行了论述,探讨了造成我国退役运动员出路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该研究旨在为解决我国退役运动员出路难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退役运动员;再就业

中图分类号:G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8-0115-02

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角色,但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已经运行了50年,随着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市场化逐步兴起,举国体制已经呈现出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退役运动员出路难。2006年邹春兰退役当搓澡工的事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解决好退役运动员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现役运动员身安、心安地备战各项比赛,而且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退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因特网检索,搜集大量近年来关于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的资料,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有目的地对各级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访问,了解真实现状和听取他们的建议。

3. 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运用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法进行论

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退役运动员现状

1. 退役人数逐年增加,政府安置难,队员积压多。我国运动员平均每年的淘汰率为15%,如果恰逢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年,淘汰率甚至会达到或超过40%[2]。在计划经济时期,退役运动员安置相对顺利,只要是有编制的正式队员,都能通过人事、劳动部门妥善安置。但现在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各部门都开始精简人员,造成各单位都不再愿意接收专业不对口的退役运动员。据统计,目前在我国30万退役运动员中,近80%的人正不同程度地面临失业、伤病、贫困等生存问题的困扰。

2.不同项目和取得不同成绩的运动员安置率不同。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奥运争光计划,对于取得过突出成绩的运动员来说,就业和上学的路都比较畅通。但竞技体育是个金字塔型,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站在塔尖,那些没有达到竞技最高水平、成绩平平的处于塔中间的较多运动员,由于不具备“品牌效应”,所以不会被社会重视,他们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另外,不同项目也有冷热之分,像足球、篮球、网球等一些已经走向市场化道路的项目出路还不错,而像举重、投掷等群众基础薄弱的项目出路较窄。

3.“出口不畅”导致“进口不顺”。由于很多退役运动员一直得不到妥善安置,长期滞留在队中,占据编制名额(见表1),致使许多年轻运动员不能正式入队,影响国家队伍的稳定发展。这些一直滞留在队中的退役运动员,一方面,造成国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在役运动员的情绪焦虑,不能专心训练,影响比赛成绩。

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困难,从事运动员行业有后顾之忧,降低了运动员行业的吸引力[3]。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进入专业队训练,致使很多具有优秀条件的好苗子不能得到发展。这样必然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缺乏。

(二)导致我国退役运动员出路难的因素分析

1.运动员培养机制不合理。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是所谓的“一条龙”[4]。很多运动员从小就被选入少年体校进行专业训练,然后再一级级地选拔直到进入国家队,他们没有同等时间和条件接受同龄人的正规文化教育。再加上在“金牌至上”的观念引导下,各级运动队都忽视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2]。因此在我国现行运动员培养体制下培养出的竞技体育人才,是高竞技水平而低文化素质的人。他们一旦退役后,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很多岗位的要求,更不具备和同龄人竞争工作岗位的实力,致使大量退役运动员找不到谋生的出路。

2.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不健全。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他们为了祖国的体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失去了应有的受教育机会。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崛起,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但由于我们对退役运动员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科学的救助机制,不能良好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致使他们的出路不尽如人意。

(三)解决我国退役运动员出路难问题的必要性及对策

1.必要性。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是“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1]。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运动员的培养体制,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好各方面产生的社会问题,使之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解决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避免产生过多社会问题,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2.政策性安置。运动员是具有专业特长的特殊人才,所以对待退役后的运动员,应该按照特殊人才招聘办法录用,根据贡献不同,制定相应的等级标准,由国家直接下达指标到各省市事业单位,不占事业单位的编制指标,确保无论贡献大小的退役运动员都能使最基本的生活得以保障。

3.补偿性安置。我国在役运动员工资水平不高,他们退役后如果没能得到政府的安置,也没有足够的积蓄使他们自主创业。所以我们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在运动员退役时,根据运动年限、贡献大小、伤病等级等情况,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一方面可以保障他们在无工作时过渡期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减少政府的负担。

另一种补偿性安置办法是大幅度提高在役运动员的工资水平。运动员也是一种职业,受国家的雇佣,他们创造的价值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是使我们整个国家和人民受益的财富,再加上他们职业的特殊性,因此他们在役时的工资应该能够达到弥补他们在训练期间和退役后造成的所有损失。

4.放宽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由于我国运动员在训练期间都是重技能轻文化,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所以在他们退役后应该鼓励他们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各个大中专院校的体育院系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因为他们本身的运动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如果他们能在理论文化方面有所加强,那么毕业后肯定能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出路。所以学校应该对他们降低入学标准,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但要实行宽进严出,毕业标准应严格,以确保运动员大学生的质量[5]。对退役后选择自主创业的运动员,国家应该在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像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转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体操王子李宁,花样游泳队员陶虹等。

5.技能培训是根本出路。政策性安置后,如果自身能力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在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仍可能面临下岗的危险;货币性安置后,如果缺乏创业能力,补偿金花完后仍会陷入困境。所以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素质,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才是最根本的出路。国家应该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运动员退役前合理地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确保退役后没有后顾之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是造成退役后出路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改变“一条龙”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注重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实行“体教结合”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2. 由于运动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造成他们文化水平低、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差,而我国对退役运动员又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造成他们退役后面临困境的又一原因。建立和完善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使运动训练和职业教育同步完成,把“安置”变为“再就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 退役运动员出路窄,也是造成大量退役运动员待就业的原因。全面普及群众体育,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推动更多体育项目走市场化、职业化道路,这样可以给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多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等等。这样不仅可以缓解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4.我国现行的举国体制,是在建国初期确立的,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体制,使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崛起。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它已呈现很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弊端,退役运动员出路难就是其产生的很大问题。改革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更科学、更合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建议

1.转变教练员意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运动员。

2.转变群众意识,把靠国家办体育变为全民办体育,依靠社会力量,为运动员建立公益基金,在需要时能够及时为运动员解决困难。

3.建立和完善运动员保险制度。

4.运动员要加强“自救”意识。

参考文献

[1]廖玲浦.发展体育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06,(1).

[2]张玲玲,李恒江,陈炼.论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

[3]蒋兴宏,王宇颖,张淑华,等.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

[4]郭文吉,陈朝辉.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思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5,26(3).

[5]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

作者简介:李颖(1981- ),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再就业和谐社会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