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09-05-22郭修平
郭修平
摘要:随着科技、经济的大步迈进,我国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进口国转变为强大的技术贸易国,技术出口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我国技术出口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技术出口存在的利弊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技术出口;技术贸易;现状分析;利弊因素
中图分类号:TQ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8-0001-02
技术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境内的公司、企业通过贸易途径,向境外的经济个体进行专利转让和技术服务,以及相关成套设备的出口。拥有丰厚技术资源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出口在贸易中增加比较利益,同时也能利用技术出口带动本国的产品出口从而扩大海外市场。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处于下滑阶段,我国对外出口受到影响,为了应对对外贸易不景气的现状,我们应该把技术出口作为对外贸易的突破口,加快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从而扩大海外市场,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技术出口的有利形势
(一)我国技术出口始终保持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增长,技术出口额的持续增加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4156亿美元,是10年前的25倍,是5年前的6倍多。如下表所示,最近几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一直占据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0%左右。
(二)知识产权观念加强,海外专利数量增多
过去我国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不存在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更谈不上技术出口。从1985年4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专利制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专利申请量超过了466万件,最近3年多的时间,每年专利的申请量、增长率都在20%以上。
另外,随着知识产权观念的加强,我国在海外申请的专利数量也不断增多,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08年版《专利报告》显示,2005~2006年,中国申请人向全世界提交的专利申请总数为128850件,增长逾三成。报告中还特别指出,中国在全世界专利申请量总数中的份额大大提高,2000~2006期间其所占份额从1.8%增至7.3%。
(三)“中国制造”已经具备品牌效应
工业不发达时期,“中国制造”不被人们欢迎,被挂上了档次低、质量差的坏名声,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也在不断完善自我,重点把握质量关,逐步被世界所认可,同时树立了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技术产品往往备受外国客商的关注,并能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受消费者推崇。如纺织技术、刺绣技术、中药材的培植技术、南北名菜的烹调技术等在国际技术市场上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了我国技术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政府对技术出口提供相应鼓励
对于技术出口,我国政府始终持鼓励态度,从1990年颁布《技术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我国的技术出口便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近些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意在推动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顺利发展。
资金方面:2002年10月我国颁布了《出口产品研究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依照规定从2003年开始对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研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信贷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对2006年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中的产品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第一档出口卖方信贷利率,并向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较大的企业执行最优惠的贷款利率。
出口退税方面: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根据条例规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高达17%。2007年7月我国对出口产品退税率进行了最新调整,但高技术产品依然保持较高的出口退税率。
税收方面: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依照2008年1月1日国家启用的新税法规定,只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享受按15%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而一
般企业则按25%征税。
二、中国技术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虽然我国拥有的专利数量已经远远超出过去,但在核心技术领域所占有的专利比重却依然相对较低。我国许多产业的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这必将成为我国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阻碍。
我国高技术企业规模庞大,但由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存在企业量多质低的尴尬局面,能够体现行业竞争力的精英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核心技术的缺失,使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技术空心化的危险,这是我国自主创新亟待解决的高端问题。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产品出口
传统贸易措施如关税、配额等对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逐渐削弱,而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据商务部发表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7)》显示,2006年我国有15.22%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损失高达758亿美元。
(三)企业的信息服务不完善
制约我国技术出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水平限制、国外贸易摩擦之外,我国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不完善的信息服务阻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1.对海外信息掌握不全面。第一是对国外专利情况掌握不全面,我国许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产品其实已经被国外研制在先,自己一旦实施就侵犯了他国的知识产权;第二是没有彻底调查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研发的新产品与国际市场无法合拍,难以给企业带来利润;第三是对不同国家的技术法规了解不全面,对技术壁垒缺少防范。
2.对国内信息了解不充分。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的强度不高,目前还难以充当新技术开发的主体,而国内科研院所以及高等学校却拥有相对较强的创新条件和科研能力。但企业往往把资金投在了扩大再生产,忽视了国内的科研信息,对科研机构和研发成果不进行充分的调查,使生产、研发之间不能紧密的结合,最终将导致技术创新体系的瘫痪。
三、我国技术出口的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缩短在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面的差距,我国应该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鼓励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
现阶段,我国技术出口企业针对知识产权所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两点:一是直接采用国外的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低成本的加工工业;二是绕过国外现行技术,采用替换性质的自主技术。但这两种方法都不是长久之计,我国企业应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发展和采用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行技术。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曾表示:我国大企业一定要致力于积累深厚的技术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形成对所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有技术和主导产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真正成为研发主体、新技术应用主体和创新投入的主体。
(二)优化技术出口的商品结构
在技术贸易中,产品只有具备较高的技术优势,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技术出口需要一个的合理的结构规划。我们应该明白,同一种产品针对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时期也具备不同的经济效应,区域和时间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技术出口的结构调整。因此我们在选择出口商品的时候要做到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由于国内各地区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各个省市也应该优化自身的出口商品结构: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慎重选择与自身技术出口水平相对应的重点市场,合理的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三)实施反贸易壁垒战略
与贸易壁垒的对抗是一场没有硝烟且形势严峻的战争,我们没有后路可退,必须全面实施长期的反贸易壁垒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应做好技术出口的保障工作,要及时地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贸易壁垒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成立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负责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使我国企业能够提前采取措施面对贸易摩擦。
另外也要依靠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去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利用相互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规定,突破发达国家的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
(四)健全技术出口的服务体系
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避免技术的重复研究,我国应建立相关的专业分析机构和专利检索引擎。目前,国外的检索网站都要收取巨额的查询费用,如果我国能够搭建起高水平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不仅能为企业制定专利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服务,又能为我国的创新发展节省大量资金。
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不仅要依靠政府帮助,企业自身更要付出巨大努力。我们要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让国外的专利信息、国内的科研信息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能够畅通的传递。
参考文献
[1]陈来.创新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英]David Smith.创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蒋国瑞.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辨识预警与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