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相应对策

2009-05-22叶向辉吴书敏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青少年互联网影响

叶向辉 吴书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123-0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已经方方面面影响和改造着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中的糟粕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加强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研究,健全网络法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影响;对策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悄然渗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在很多方面开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一方面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提供了开放、快捷、便利的信息人际交流。另一方面,互联网中的糟粕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消除或缓解其负面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思想、性格的成长期,互联网信息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以及色情、暴力、虚假内容等,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这些往往与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文化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倾斜,特别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走上颓废、堕落甚至违法犯罪。

2.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导致非人格化的倾向

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在网上青少年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的各种信息需要,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这两种社会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不少青少年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长此以往,形成“网络成瘾症”,产生人格障碍,导致部分青少年偏执性人格、自恋性人格、边缘性人格和多重人格冲突等,道德情感的冷漠和道德行为的失范,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3.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

网络引起青少年沟通的障碍,由于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造成交际能力降低,产生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网络信息缺乏监管性,可以使任何人的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得到任意的隐匿、篡改,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导致道德水准和责任感下降,互联网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青少年现实人际关系交往态度、诱发人格障碍。此外,很多网络游戏充满了血腥的内容,青少年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因此形成了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由于网络交际引发的“网恋”问题也令人无法漠视,近年来青少年因会见网友出走、被骗事件时有发生,对青少年身心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青少年沉溺互联网的原因

综合说来,青少年沉溺互联网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

1.青少年的心理倾向

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使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浓、喜欢追求感官刺激、精力旺盛活泼好强,但是青少年心理上不成熟,对社会生活了解不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控制力相对薄弱,容易对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游戏等抱着好奇心的态度去看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沉溺于其中。

2.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

当前的教育体制侧重于学业成绩,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文化教育的内容陈旧枯燥,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较大,校园心理环境单调压抑,竞争激烈,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交流空间,但旺盛的求知欲,潜在的成就感,以及强烈的成人感,使得他们无法承受单调乏味的现状。

3.家庭情感沟通的缺乏

青少年由于社会化的要求和强烈的成人感,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中国实行的是独生子女的人口政策,缺少家庭交流沟通的对象。而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沟通时间的连续性以及沟通内容的广博性、随意性,使他们沉迷于网络交友聊天,甚至网恋,不能自拔。

三、相应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在互联网管理上指导、监督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外互联网管理的先进经验,从立法、执法、普法等方面规范网络行为,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监督。运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安全海关,预防网络传播中的不良意念和诱导劣行的信息,对网络信息中的反动、色情、恐吓、暴力等不良信息进行强制性过滤,及时删除网上的垃圾信息,以净化网络空间,全面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建立发挥正向舆论的网络信息平台,以加强网络社会的监督和引导。

2.学校家庭积极加强教育引导

诚然,互联网对青少年有诸多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忽视其开拓青少年视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和家长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一概否定,应积极加强引导。

首先,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场所,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政治敏锐力,建立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外来腐朽文化的思想防线,尽可能地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教育功能,培养网络文明观念和行为,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公德,引导青少年健康、积极的网络人际交往方式;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减少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和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网络心理,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理解社会规范和各种社会角色的内涵,整合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增强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其次,家长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素养,加强对子女网络行为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应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力,自觉配合学校搞好应用网络教育。家长平时在家中上网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这是对青少年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此外,青少年正处在思想的叛逆期,家长应(转第099页) (接转第127页)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加强对孩子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缓解他们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再次,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3.加强青少年网络建设

建立青少年网站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引住青少年的“眼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主要是浏览感兴趣网站的内容,在某些网站聊天、游戏、进行网上冲浪和发电子邮件等。因此,作为影响青少年思想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应以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内客吸引广大青少年,以平等、交互的姿态,以青少年的视角,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占领网上青少年思想教育阵地,让青少年知道网上不仅仅有 QQ 和游戏,更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应转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以平等交互的方式与青少年交流。

四、结语

总之,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同样具有这种双面性,尽管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存在诸多的负面影响,但是与其他信息技术相比互联网在青少年求知和学习、拓宽青少年视野、促进青少年交流与沟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谈煜鸿.国外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经验与启示[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4

[2]乔艳芬.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及应对方法探讨[J].辽宁师专学

猜你喜欢

青少年互联网影响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