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2009-05-22赵永刚邢丽萍刘大华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赵永刚 邢丽萍 刘大华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121-02

摘要: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这就迫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大批的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数控技术人才。但就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1.我国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需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实训效果较差。

2.在实践技能实训方面,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3.现有数控技术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二、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三、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各职业院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院校在实训硬件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只能给学生作“演示实验”,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只能培养出“纸老虎”式的数控专业学生。

“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高起点的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CAD/CAM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第一,知识结构内容的改革。

由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原则来设置。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如何设置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应该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对理论课程部分削枝强干, 删繁就简,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甚至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其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这样对利用有限的学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由于数控技术大部分都应用于模具加工制造,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增加与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将有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成一门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增加他们的竞争力。

第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可以采用符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自编教材,也可以采用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经整合优化的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应少推导公式, 而是重视所得结论及其该如何应用。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重视传统金工实习。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然后进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利用其所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完成对一些不太复杂的零件从编制加工程序到实际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并进行工件的检测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最后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数控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一些企业或工厂,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操作者的角色改变,毕业后能尽快顺利的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

在强化数控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如果忽视金工实习而过分重视数控专业的实习就会形成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就出现了“跨越式”或“大跃进式”的教学模式,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也只能培养出“纸老虎”式的数控专业学生。比如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就暴露出好多这方面的问题,相当部分选手切削用量选择不当,采用了低的切削速度,小的走刀量,较大的切削深度,导致加工时间不够(粗加工都难以完成),最后慌了手脚,突然加大走刀量,造成刀具损坏;还有的不会磨刀,大赛时,组委会只将刀具进行了粗磨,一再提醒参赛选手,必须磨刀,可是,有的选手一上场,装上刀就开始加工,导致刀具切削性能不好。

第四、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

具体来说,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第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仅仅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数控机床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学生,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或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总之,为了适应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济.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黄志辉.高职数控专业实行双证制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3]陈波.高职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5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的进展运用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的探讨分析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