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修辞添文采
2009-05-22何华志
何华志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64-01
古人云:“说话要讲究辞令,写文章要讲究文采。”这一观点由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可以得到证实。但凡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它不仅仅是儒家思想学问之集大成者,其语言也非常精炼、优美,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堪称古文学典范。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言以文远。”其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表示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这些无不说明了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可见,一篇好的文章,除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如何才能让语言富有文采呢?本人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正所谓“巧用修辞添文采”在此,本人就几种常用的修辞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巧设比喻摹形象
比喻即打比方,它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浅显易懂且生动、具体、形象。如孙犁《荷花淀》中写水生嫂一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一段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质朴、清新,读后只觉水生嫂就如“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般扑面而来,极富艺术感染力。在古诗词中,比喻也常被运用得出神入化,如贺铸《青玉案》 “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闷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由于贺铸采用了三种具体的形象来描绘它,就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可触可感了。特别是用“梅子黄时雨”来形容愁闷,更使人感到它虽然似有若无,却又渗透一切,能把人粘住而无法摆脱。这真把一个“愁”字写得细腻入微了。难怪贺铸这首词一出来,便受到普遍的赞赏。这首词成了他的代表作,他本人也获得了“贺梅子”的外号。
二、拟人拟物显生动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运用拟人,能把人或物描绘得更加具体形象、鲜明生动。还能充分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朱自清《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将桃树、杏树、梨树当做人来写,用“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快速的生长速度。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由于人不可能具有所有物的特点,因而将人的某些特点用拟物的手法来写会更形象生动,表意也更直接、更丰富。如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写道:“革命党也一派新气……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他们上来吧。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跳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党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是这么多。”他运用了拟物的方法将当时的革命党人的敌人比作落水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是非不分、见人就咬的疯狗行为,使读者对其产生强烈的厌恶感,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善用夸张壮意境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事物的性质、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能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中的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扩大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起到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的效果。为了表现虚幻的境界,出奇、大胆的夸张在童话里最为常见,如杨楠的科学童话《胖子学校》描写三个小胖子的肥胖,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团团如果跌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 这些强烈的夸张描写,突出了各个小胖子的形象特征,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强烈的震撼。也增强了童话本身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四、适当排比增气势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好的排比不仅能够增强语势,产生气贯长虹般的文章气韵,还能够从各种角度不同层面描述同一事物,使事物的特点得以全面深刻的展现,使语言产生华美丰茂的“文采效应”。例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节中,八个状语“在你……之后” 构成一组排比句,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的心灵。也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形成了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不仅仅是名家大师,在我们少年学子的作品中也不乏这样气势恢弘的句子。如06年武汉中考优秀作文《作美自己》这样写道:“是小草,就要染绿天涯;是水滴,就要汇在浩瀚;是沙砾,就要聚矗成塔;是萤火,就要默默燃烧;是青年,就要作美自己,让自己的个性张扬,让自己的思想闪光。”这段文字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强有力地表现了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怀。读之令人觉得眼前一亮,同时也被小作者的情绪深深感染着。
综上所述,巧用修辞能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瑰丽多姿。能使文中形象活灵活现,近在咫尺。用来说理,具体透彻、通俗易懂。用来抒情,酣畅淋漓,感人肺腑……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行动起来,借用修辞这双“巧手”将我们的文章装扮得文采飞扬,独具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