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政治的失效:利益非和谐的成因分析

2009-05-21

学理论·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失效成因

郑 青

摘要:利益政治的应然效能就是实现利益的和谐发展,但在实然层面,利益和谐往往被认为可欲而不可求,原因在于利益政治会出现失效。本文着力于此,希望清楚解读这一问题,以便为深入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利益政治;失效;利益非和谐;成因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008-03

利益政治的应然效能是实现利益和谐。但在实然层面,由于利益政治会出现失效,因而只有弄清其成因,利益和谐实现的不确定性才可避免。

一、利益政治的应然效能:实现利益和谐发展

利益政治的应然效能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为利益寻求实现的公共平台;二是协调各利益关系以实现相对均衡,即利益的实现与协调的功能。这一功能决定了利益政治的效用是实现利益的发展。这可从政治民主化的作用中推知: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目标之一,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作用有学者给予六个方面的概括:(1)政治民主化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政治民主化有助于提高政治参与,在更大范围内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可能得以平等实现。(3)政治民主化有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保证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个人效用的最大发挥。(4)政治民主化有助于以和平手段消除社会争端,降低变迁成本。(5)政治民主化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6)政治民主化有助于促进全球各个不同的政体形式和政治体系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维护世界和平。同时“政治民主化最终将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而存在,其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将政治民主引向社会民主,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民主形式”。而就“民主”概念的时代演变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古典民主,即“多数人统治”,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属于权力归属的政治制度层面;第二是近代民主,即“精英选拔机制”,解决的是精英与大众的关系问题,属于权力配置的政治体制层面;第三是现代民主,即“利益均衡机制”,解决的是资源和财富占有与分配的关系问题,属于权力运行的政治机制或政策层面。之所以需要现代民主的存在,是因为现代社会是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公民社会。“在任何有所作为的市民社会,都存在两种机制”,其中一种是公共领域,它通过公共媒体交换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意见,削弱对抗和冲突,减小差异性并达成共识,由此达到社会化和政策创建的统一;另一种是市场机制,它主要是通过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优势之差异选择资源配置流向,并由规则和妥协达到互惠的协定。而市场经济是以分工、竞争和交换为特征,必然带来社会分化和利益不均衡。因此需要通过民主机制进行利益再分配,实现利益相对均衡,对市场的利益机制进行有效的补充。而利益政治的效能正是着眼于构建这样的民主机制,以此推进利益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利益结果也包括存量利益的增加与增量利益的发展。因而利益的发展存在以下三个阶段:利益的认同阶段、利益的发展阶段及利益的和谐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称为利益发展的求同阶段,后一阶段称为利益发展的求异阶段。尽管求同存异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但就利益发展的过程而言,却是涉及利益观念及利益行为发生转变的两个不同的利益发展层次。由于“利益本身就是一个体现实体之间关系的关系范畴,而不是一个纯实体范畴。”因此,利益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利益关系的发展。利益关系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如从利益主体关系来看常见的有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从利益客体关系可分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等;从时间层面来看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从空间角度来看有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众多的利益关系可归为三个对立统一的利益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根本)利益和眼前(暂时)利益关系,既得利益和应得(理想、目标)利益关系。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既得利益的利益主体只有对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应得利益有了基本的认同,才会在共同利益目标的感召下寻求利益整合的平台,实现利益发展的增长点。由于这是一个求同的过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是利益主体之间由于认知到利益的相关性,因而通过共同利益的整合寻求利益增长的机制,从而推动利益的发展。缺点是如果利益主体只有利益求同的发展思维,一旦寻求不到利益整合的基点,利益主体就会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引发利益矛盾甚至冲突,使利益发展停滞。同时利益的求同更多是从同质中寻求利益发展的增长元素,因而不利于共同利益目标层次的提升及多元利益实现途径的寻求。可见,认同、发展阶段是一个较低层次的利益发展。利益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利益和谐,这是一个求异的过程,认知到利益差异、矛盾的不可避免性,并通过协调方法使利益矛盾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并通过相异利益元素的互补,使利益发展具有新的生长点。因此,利益和谐是利益发展的目标。利益发展是利益和谐的本质,只有通过不断发展,利益才能达到和谐。

二、利益政治的失效:利益非和谐的成因

利益政治所要实现利益和谐的发展目标,由于涉及众多利益因素的协调问题,特别是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往往具有最大化的特点,这就使利益发展所要达到的和谐往往无法通过利益主体之间的自动协调而实现。因此,需要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利用政治的权威性、公正力,管理、平衡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利益政治。但在实践层面,利益政治的效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偏差,使利益和谐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

(一)利益政治效能的缺位

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之所以需要政治是因为在社会体系中,政治发挥的职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政治职能产生效能和继续存在的必要是需要条件的,如在阶级社会,政治最基本的职能是政治统治。而“国家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政治的社会职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管理、服务和平衡的职能。从本质上说,无论政治行使哪一种社会职能其目的都应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的实现存在由低向高的推进。所以,从政治的这一点看,政治辩证的发展历程可总结如下:公益政治——利益政治——原则政治——公益政治。第一个公益政治的职能由于出现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政治的职能常常是确保公共生活中低层次的利益平均化。第二个公益政治职能是在生产力水平极高的未来社会,每个人都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情况下,作为人类的集合体公民社会达到自主各取所需的利益诉求的阶段。而从原始社会以来人类社会主要处于获取非均衡的利益政治时代。非均衡的利益政治具有合理与非合理之别,要把非合理的利益政治转变为合理的利益政治必须发挥政治的规约职能,因而利益政治要上升为原则政治,即利益关系的协调依靠公认的原则与制度,从而使人类的文明达到一定的高度。现代社会主要处于利益政治

的时代,其特点既注重公共利益的实现,又关注多元的个体特殊利益需求的合理性。多元特殊的利益需求由于具有实现途径的多元性,表现在市场机制“无形手的作用”、各种社会组织协调的功能等。由于这些途径具有相较而言的灵活性及便捷性,成为社会利益主体诉求利益的首选。但与利益政治的职能相比,这些途径实现的是有限利益主体的利益及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以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代价。无法确保获取利益的公平性、公正性,引发诸如利益差距、利益缺失等的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使得利益政治出现监管不力等的职能缺位。除此之外,利益政治原有的意识、价值及心理习惯如只担当职能范围内要求的职责,而没有随着实践的要求进行调整,出现利益政治不作为性无效失责的职能缺位,利益和谐无法实现。

(二)利益政治效能的越位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两个必然要求。经济市场化决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特别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地位,而政治民主化要求基层民主成为现代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公民社会的发展,社会自组织在利益的维护与实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构成了利益政治发挥效能的外部环境与要求,也就是利益问题密切关系到利益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利益诉求与实现途径多元化的情况下,利益政治效能正确发挥的前提是明确自身职能的界线,处理好与市场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在利益一体化的时代,市场主要是商品销售的场所,而社会是无独立的职能而言的,政治以其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着眼于整体利益的实现,获得了其职能发挥的权威性与合法性。现代社会,伴随着市场机制的形成及公民社会的发展,利益一体化转变为利益多元化,政治单一的职能已无法实现多元的利益需求,但政治效能公益性的本质要求和政治职能社会性的惯性,有可能依然行使本应由市场或社会发挥作用的职能,出现了职能的越位,这种行为导致的危害有以下几点:一是越位带来公益力缺失的危害。利益分化所形成的多元特殊利益并不能影响或取代社会应有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或特殊利益实现的前提及基础,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利益政治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依然具有不可或缺性,其职能的权威性是由其目标诉求即公共利益所赋予的公益力,利益政治一旦具有公益力,在面对公共利益与利益主体合理的特殊利益发生冲突时,由于实现利益的公共性。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通过补偿等的方式化解相关的矛盾。但当利益政治由于越位如出于实现公益的目的,取代市场或社会的职能,造成无效的收益或产生利益的结果不是公众所想要的或无法真正享用的,从而产生利益政治职能动机与效果的偏离,所形成公益力缺失的直接危害是导致利益政治公信力的缺失,公共利益实现与层次提升的前景受到影响,又不可避免影响个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形成利益无法实现的恶性循环;二是越位造成利益损失的风险。利益政治行使职能的手段是通过宏观调控即计划的方式进行的,带有主观的强制性。而市场职能是通过竞争产生的价值规律对利益关系进行调控,强调利益协调的客观性。与此相比,社会自组织由于是在共同利益目标的驱使下形成的。因而在维护利益的过程中更多是通过自愿协调的方式进行的。政治、市场、社会之所以会有以上实现利益方式上的差异,源于利益目标上的不同,所以相互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而不能随意的取代。利益政治的主观强制性一旦越位,就会造成利益损失的风险表现为政治职能的规划无法一定与市场的价值规律相对接,造成如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脱节。同时,社会自组织由于利益的相关性及互动性,在进行利益协调时都会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尽量减少损失,而如果以国家为虚拟利益主体的政治越位社会自组织等的职能,由于政治权力的行使者是处于无成本投入的第三方介入,可能会出现因为忽视利益收益的成本考虑而造成利益的损失,结果导致以收益者的身份承担利益损失的风险,使利益政治职能越位成为利益和谐丧失的根源。

(三)利益政治效能的错位

政治效能的错位是指政治职能摆错了位置,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职能公益化异化为政治职能资本化。尽管从利益所属的主体来看,利益可分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但就利益政治所具有的公共权力决定了其职能的本质属性是应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而一旦出现政治职能私有化、商品化、关系化、特权化等的资本化现象,政治就成为个人图谋私利的工具,丧失了其公平性的特质,进而政治职能的合法性、权威性将会受到置疑,引发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从终极意义上来看,社会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最终还要从发展经济来解决,但就现代社会而言,有两种机制在主导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要素的发展,一是政治机制,二是市场机制。利益机制所要实现的利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市场机制的竞争特性决定了其对经济效益追求的唯一性。政治机制之所以有追求经济效益的职能,在于市场机制所赖以发挥作用的价值规律导致由于市场主体的认知不清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市场行为的盲目性、滞后性因而引发市场机制经济行为的失灵,这就需要政治机制给予必要的填补。这种填补的职能具体体现在提供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制定稳健的市场经济政策、维持正常的经济活动的秩序,并在实现社会效益的要求下对市场上出现的经济收入的差距进行合理的调控等,从而保障了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利益政治的经济职能只能是对市场的补充而不能取代,否则的话就会出现错位,表现为在职能的目标上以实现经济利益为检测效能的标准,忽视社会发展所需的其他层面的利益,把市场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作为唯一要实现的目标,导致利益发展的失衡;在职能实现的途径上,忽视市场机制的价值规律,以权力代替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导致市场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造成更大的经济活动的失序及利益的损失。除此之外,利益政治的错位又会直接导致其本身内涵和行为的扭曲,产生两种不良的利益后果:一是利益政治化,在政治完全代替市场职能的情况下,政治所具有的诸如公共权力等的资源成为能够创造和形成利益的唯一源泉与动力,利益主体就会千方百计的获得政治资源以此为私益谋利,而不能获得政治资源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造成社会的不公。二是政治利益化,在政治资源成为利益获得唯一来源的情况下,政治资源的行使者就拥有了垄断利益分配的资本,通过政治权力“寻租”的行为,为政治资源的行使者及相关利益主体寻求私利,造成社会的不满。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利益政治在实践中会出现效能的缺位、越位、错位的可能,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因此,认知利益政治在实现利益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的同时,如何正确发挥利益政治的效能,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进行研究的问题。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失效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沧电锅炉受热面几种典型失效案例分析
谨防网络意识形态宣传“失效”
三伏贴“失效”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