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教案值得尝试
2009-05-21曹守玉
曹守玉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备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案进行修正,才能为上好每一节课奠定基础。
一、利用备课组活动进行修正
在准备一堂新课前,备课组全体教师会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将要教授的内容进行讨论,以达成共识。在得出初步的意见后,由一位教师执笔,初步设计教案,然后再进行修正。大家共同探讨,相互补充,研究教案需要增加哪些内容或改变哪些内容,对遗漏和偏激的内容进行修正。这样才能使教案更加充实和完善。意见统一之后,教师结合自身班级实际和学生差异。进行本班的学情预测,选择教法、学法,对集体研究的教案进行个性化、科学化的“个体增减”,再进行实施。只有加强备课组的活动。备课组成员共同研究,反复推敲,才能设计出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因此,一份好的教案也是许多教师集思广益的产物和共同劳动的结晶。
二、利用听课活动进行修正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以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做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教案设计完毕后,可由一个教师上课试用,同组教师在听完课后各抒己见,对该课的整个教学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然后根据该课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听课中应注意该课的各项教学进程、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是否具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四项基本教学要素;教师是否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是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听完课后,备课组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实际进程,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总用颂扬的话语进行评论,应客观地从各个环节去评价。通过听课活动,教师对原先的教案加以补充和修正,从而使教案更具实效。更具有操作性。
三、利用课后反思进行修正
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应根据自己教案的程序和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该教案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导人部分内容与主题是否相关,是否有喧宾夺主的现象,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否与原先教案设定的步骤一致,教学目标的实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细节问题还需要在教案上进行补充或删减,学生的活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然后记下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修正原来的教案,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使下一节课上得更好。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回顾,才能明白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教案的设计不能只考虑形式的新颖性,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环节的可操作性;不能只凭教师个人的一管之见去任意发挥。也有些教师在一课教案使用完毕后,就将其束之高阁,很少再对其进行对照、反思、修正,长期如此,将很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在平时潜心钻研教学理念、教材和教学方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每一节课后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将每节课的教案作为自己教学中的新起点,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在以后的教学中积累经验。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四、利用和学生交心进行修正
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进行交心活动,让学生谈谈对该课的反应:哪些方法或活动效果较好,哪些步骤还存在不足之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并征求学生意见,将学生的建议反馈到自己的教案中去。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考虑的不应仅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应考虑学生的感受与获得。教师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案,使每节课的教案更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最优化。主要是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看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师最好实行电子备课的方式修正教案,电子备课有利于保存,方便修改,可以随时进行查漏补缺,使原有教案更加充实和完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修正教案也将成为教师永远的财富。当然,教案只是教师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教案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语言艺术,因为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