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得百花,酿出醇蜜

2009-05-11叶志正

关键词:课外阅读作文农村

叶志正

这些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课上,随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是零星地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作文教学,使得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因此,要尽快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光靠课内的阅读和教师的随意指导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获得的写作经验和方法只不过是为学写作文打基础,而从课外阅读中去获得写作本领,是写作的补充,是发展;再加上教师的科学指导,双管齐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在教学上的探索,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上去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静”下来的思考

作文,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而积累主要依附于广泛的阅读,这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充分地道出了关于阅读对写作的要义。鲁迅、巴金、老舍等人少年时代个个都是背书天才、看书的狂人。这也充分说明,一个人只有博览群书,不断汲取前人的语言精华,才能真正垒起坚固的文学大厦。联系到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必须让学生充分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广泛涉猎各类文章,并重视积累与吸收,否则作文教学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

但分析以下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教师课堂上讲得很辛苦,课后也练了好多篇,辛勤耕耘一学期又一学期,结果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中考难度在降低,但考试成绩并不怎么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认为其实出在学生被束缚在知识面狭窄的教材上,而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有人将此概括为“无趣”和“贫乏”两点,这正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上的两大硬伤。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应试教育”在作怪。许多学校因受升重点高中压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都将学生牢牢地捆在教材上,不鼓励他们看课外书,往往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而加以制止,唯恐影响升学;其二,目前农村中学藏书量少,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学生无书可读。笔者在对自己所任班中57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部,当然更谈不上去读《诗经》《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了;有的孩子也有很多课外书,但那是名不副实的课外书,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书,文史哲学的课外书一本也没有。同时,由于家长、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农村中学生真正受到的文学熏陶少得可怜,成了文学的“贫血儿”。有次上课,我对《三国演义》中所涉及的四个人物进行调查,知道“过五关斩六将”是关羽的仅有两人,知道“跃马过檀溪”是刘备、知道“怒鞭督邮”是张飞、知道“巧设连环计”是庞统的无一人,令人震惊。表现在作文上的,那都是搬来的套话、空话、假话。作文本上多是缺少真情实感的,于是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也不足为怪了。

二、“路”在脚下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出路,就在于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丰富课程内容,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兴趣,彻底改变学生知识贫乏的状态。就像古人说的,要“多读”“广博”“厚积”,这样才能“薄发”,使学生真正完成语言积累,因积累而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成功。近几年,我一直在尝试以课外阅读为手段,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的教改之路。几个学年的期末考成绩都很不错,各种征文活动也有上佳表现。如在2008年全县中学生建设和谐社会征文中,我班选送的10篇作文有2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参赛成绩极其优异。又如在2007年中考中,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综合其中优秀率为60.7%,这同我重视课外阅读、重视作文教学有效性是分不开的。具体地说,我的教改之路可以概括为“六个一”阅读实践活动。

(一)每天课前欣赏一篇千字美文

我有一个习惯,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欣赏一篇千字美文。文章基本由学生自选,按学号轮流上讲台朗读。因一学期每人至多轮到两次,所以他们一般都非常珍惜这两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所选文章也基本是名副其实的美文佳作。读后,师生点评。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一举而多得。

(二)每天至少看一篇以上千字文章

现在的学生确实忙,功课重,整块时间语文教师难以抢到,我就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边角时间,每天坚持认真看一篇以上千字文章,耗时也仅仅一二十分钟,也可算作一种消遣性的阅读吧!但就是这不起眼的一点时间,一学年下来,也有几十万字的阅读量,也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少各具特色的文章,接触到课本上没有的词汇、信息,以小积多,不可小视!

(三)每人订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

报刊的优点是:内容多,文章体裁更多,如报道、诗歌、童话、记叙文、议论文等等。经常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更可以获得各种文章体裁的写作知识。具体作法是我推荐,学生自选。如《语文报》《教育信息报》《读者》《美文》等等,这些刊物深受学生喜爱。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可以几个人合订。每期刊物一到,学生互相传阅,有的学生还积极向所订刊物投稿,居然也能发表几篇。

(四)每学期至少看一部长篇名著

我布置的各种作业中,有一个重要的作业,就是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长篇名著,优秀的作品是作家智慧的结晶,人生实践的总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直接交流,在接受思维的训练,在培养语文的感染力。为保证阅读质量,我也列出书目如《昆虫记》《飘》《名人传》《骆驼祥子》等,让学生到图书馆去选,一学期下来,阅读必须向我汇报,并登记在册。

(五)每学期至少摘录一本课外阅读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对各类专著、书刊上的名家名篇、名句名言要精细地阅读,及时摘抄,甚至背诵。譬如语言大师老舍的《趵突泉》、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文学巨匠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有古今中外的诗文,都要求他们摘抄,一般学生一学期下来可以摘抄两三万字。我常常要求他们对所摘抄的内容烂诵于口,熟记于心。这样到写作的时候就会觉得得心应手,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了。

(六)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结合各类练笔活动,谈谈自己的见解,我规定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农村学校生源较差,两极分化严重,这更决定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平时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实用有效的能力目标,然后有计划、有系统、螺旋地反复地进行训练,这种读书心得练笔活动只要坚持下去,那么学生在今后作文中就能做到“胸罗万汇凭吞吐,笔秉千钧任歙张”。

做到以上几点,其实不难,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到我的要求。据我对2007毕业生的统计,一年阅读量达200万字的学生达70%以上,有些还达到300万字以上,大大超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完成260万字的阅读要求。

三、“百花”酿出“醇蜜”

通过以上阅读之后,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分析阅读内容在结构、语言手法等是如何运用的。比如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运用了哪些手法,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词语特别丰富等等,等有了一定的眉目时,就立刻动手,把思考的写作知识“笔”录下来做一个写作知识的专门笔记。很多学生发现天下无重复形式的文章,有了写作知识的仓库,又从阅读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时,学生也就不会感到写作困难了。

鲁迅先生曾对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作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如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联系语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说,假如只让学生“叮”住六册语文教材,哪怕把每一篇文章都嚼烂了也难以酿出好作文这种蜜来,因为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信息、感受到的语言形式、掌握的语言材料很有限度,说穿了,就像是“一潭死水”,而如果将学生引导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无异于为这潭死水注入了一股股清泉。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充实,审美能力也得到加强,看看、抄抄、写写、思考、笔录的过程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事实也是如此,据我对2007 届毕业班的统计,连续三年的各种阅读活动,100%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75%的学生认为,通过阅读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中“学生腔”、 矫揉造作、乔装粉饰、无病呻吟基本得到纠正;90%的学生承认,阅读是自己拓展知识面的主要途径;96%的学生认为阅读大大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提高了作文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班的汪路媛同学在她的随笔作文中就谈到了她的读书收获:“语文老师的这些要求早已让我尝到了甜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极度讨厌作文。而现在每次作文时,一个个字像不用我写似的,它们会迅速跳到我的纸上,我疾笔如飞,不一会儿,一篇作文就诞生了。老师讲评时还常常说我是佳作,你说,我怎么能不感谢阅读呢?生活中处处皆语文,那些优美的词句让人耳目一新。我爱阅读,犹如鱼儿喜欢大海,鸟儿喜欢蓝天一样?在语文的王国中,我总能学到很多知识。只要一有空,我便往图书馆钻,‘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是的,只要我一日不看书,就算做一百件事都无法弥补。”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生活,体味人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增长了见识,并激发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更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这些学生在学校时早已成了文学社、学生会的骨干力量。据高一级学校信息反馈,他们在新的学校又是活跃分子。

总之,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在课外阅读上,教师如不加以及时指导,学生只会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情;教师加以指导时也忌浅尝辄止,需要的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家王蒙也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要想学生在精神上自由驰骋,不多阅读肯定不行,农村学生阅读积累少,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多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我们所有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情,千方百计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苦痛感渐渐转化为愉悦感。只有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走出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泥潭,迎来独具风景的农村作文教学的春天。 ■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作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