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阵地

2009-05-11林定泉

关键词:专业化校本专业

林定泉

教师的发展是指作为社会职业人的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到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意、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共识。但囿于教学的重负,许多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只停留在应付或流于形式的层面上,因而没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笔者认为,从更新教师已有陈旧的教师发展观,树立教师对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新观念;加深教师对素质教育本质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这个教师专业发展主阵地的功能这两个维度入手是中小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一、更新教师发展观,促进专业角色意识的养成

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是教师在管理活动中,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为模式的一种专业认识,而教师的专业角色学习过程,是教师专业形象自我塑造的必要前提。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对专业角色的认识,了解专业角色的本质,体味专业角色的价值,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成长的自觉要求。

(一)重视教师个性化发展,树立教师的主体精神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与反思、主体价值思考体现了教师个性化体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的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教育思想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去理解教育,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味、领悟教育,从而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的理解。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创新、发展的首要条件。

(二)克服安于现状的惰性,树立锐意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师专业角色自我塑造的突出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知识的创新来维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强调。一个教师如果囿于传统,缺少创新能力,就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师就谈不上发展。同时一个教师只有养成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才会有强烈的成就需要、创新需要和贡献需要的动机和事业心,才会自觉地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三)摒弃“礼让”作风,树立竞争意识

竞争是教师专业角色自我塑造的必备条件之一。教育具有竞争性,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教育更强调竞争性,教师唯有具备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唯有善于、敢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竞争的强者,才可能成为一名受同行、学生信任的教学者。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礼让风格型”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角色,由于缺乏竞争意识,不可能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四)转变经验至上作风,学会反思合作

美国教育家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诚然,因为教师的经验并不会永远正确,一个教师不能固守着原有的经验一成不变开展教学,应该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完善中前进。同时,教师的自我反思还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学工作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教学创新的匠心来源于教学实践。具有反思精神的教师,会自觉提取自己和借鉴他人教学经验中有用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

(五)善于理论升华,具有良好教育科研态度

科研意识是教师专业角色自我塑造的深化。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教学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创新教育、教学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良好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而且要力争成为教育科研的行家、专家,甚至独立承担某个科研课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推动教改和创新教学的开展。

二、充分发挥学校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角色意识的树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驱动教师自觉要求成长的内在动力,学校响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高要求、高标准的时代呼唤,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教师发展观念的及时转变,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但这仅仅是从“内因”上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每一所学校应当具有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的功能,每一所学校都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一)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发展离不开文化,两种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的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科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大学文化又和教师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距离,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代替中小学文化。对于教师来说,中小学文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广大师生学校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一所学校个性化表征之一。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教学相长的良好风气,培育一种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这里的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在某种分解的时间片段中,时而作为主体去认识对方,时而作为客体被对方认识。他们之间的理解和认识是在同一过程、同一活动中同时地、交互地、共同地进行,使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发展。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是指教师之间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态度和风气。这两种氛围稳固发展,形成学校的文化,将积极健康驱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次是与大学结成伙伴关系,寻求与大学文化的融合。中小学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融合要求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学校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合作建构,不断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这应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学生主体三者之间的共同创造。正是在这一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实现双向激活,教师和学生才能都获得发展。

(二)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为载体,在实践中促进教师发展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实践生活,尤其是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应自觉和教育的对象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艺术、知识更新等方面不断地反思和建构,推动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作为教学机构,学校应经常性地以日常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建立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加强引导、规范和激励,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这方沃土中,激活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关系,蓬勃活泼地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三)培育科研土壤,培养科研意识,在研究中促进教师发展

具有良好的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熟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学校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前提是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育和研究。如果仅仅从知识的传递出发去理解教育,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如果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出发,那么教师的工作就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人格的培养,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对于科研精神的理解,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就研究而研究,而应把研究看做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和方式,它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教师对教育的正确理解,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树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寻求合作与指导,培育科研的土壤;制定科研规划,规范科研管理,加强激励机制,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科研、深入开展科研的局面,让教师在自觉开展科研活动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四)以校本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 加强校本研究,促使教师理论素养专业化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中学校本研究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首先教师的教学经验大多是在不经意、无意识下形成的,这种经验缺乏理论性和指导性,不一定是正确的。校本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促使教师从学科理论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实现这一校本研究任务,帮助教师熟悉掌握本学科理论,使教师既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使教师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第二,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校本研究的又一任务,因为校本研究始于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要求教师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成败、存在的问题等。而教师具备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学校通过实现这一校本任务,为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化

用于教师培训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本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多样性、可供教师选择的课程。学校自觉开展校本课程是促进教师学科知识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丰富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而且可以从“合作”、“探究”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发展,使之向学者型教师发展。

(五)加强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在制度保障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在学校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需要制定不同的制度加以保障。对于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学校要建立科学权威的评价标准。学校在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时要着重突出制度的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可以说,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健全,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目前中小学校在教师教育培养问题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不断完善。本文只从教师专业角色意识和学校的功能两个维度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重点突出了学校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阵地作用和主导地位。当然,理论需要实践检验,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有待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专业化校本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