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课程的实施与“轻负高质”的推进相得益彰

2009-05-11沈晓佩

关键词:每学期新课程家长

沈晓佩

桐乡六中创办于1998年8月。学校创办之初,正是素质教育风起云涌之时。如何抓住机遇,勇立潮头,让新生的学校勃发出新生命的活力,是学校首先考虑、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学校通过讨论认为,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只有走“轻负高质”之路,学校才能快速、健康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学校已成为一所社会高度认可、家长信任、学生向往的窗口学校。新课改一启动,学校审时度势,高调启动,稳步推进,“轻负高质”和新课改相得益彰。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为学校进一步实施“轻负高质”注入活力、插上翅膀,而“轻负高质”又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办校十年,我校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落实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举新课改的旗帜,在“轻负高质”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可喜的一步。

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载体建设,实施减负增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1. 规范教育教学的常规制度

(1)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是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程序和环节,是新课程实施及学校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最基础工作。学校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要求,出台相关规定,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晋升晋级等挂钩,发挥“五认真”的导向作用。

(2)严格执行课时标准,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加课、不减课,确保非统考科目以及技能课的开出开足。每学期提前一周结束技能课考核,考核结束后作为自修课,技能教师下班级维持班级纪律。

同时,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严厉禁止在节假日、双休日以任何名义给学生补习文化课,大力开展音、体、美、劳、艺术教育和综合课程实验,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3)规范作息时间,做到四个“控制”。学校对学生到离校、作业量等进行控制,严格按照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每学年分夏季、春秋季、冬季三个作息时间。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除学校规定的期中素质检测和全市统一的期末考试外,不进行任何其他的统一考试,禁止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学校严格控制各类练习资料,禁止教师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和复习用书。

(4)实行“班会制度”等团队合作制度。学校重视团队合作,强调学科内的协同、学科间的统筹。每两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教学进度进行协调;不定期召开班级教师会,即班主任召集本班任课教师,对目标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定期进行年级组活动,分析年级组情况,明确下一阶段目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确保了教学工作效率的最高化和最优化。

2.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学校的减负增效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指导新课改,促进减负增效。2003年暑期,新课程实施伊始,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桐乡六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实施原则、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学生评价、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机制等十个方面,指明了学校新课程改革方向,以此为指导,既推进了新课改的实施,同时进一步推进了“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2)制定《桐乡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规范新课改,落实减负增效。学校从建校伊始就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学校对学生素质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普通高中保送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办法》是我市较为完善的保送生评价推荐办法。2006年9月,学校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以及相关的四个附件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获得“浙江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等奖”,我校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形成从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制度和方法到相关具体操作办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学校减负增效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加强考核制度的建设,推进减负增效工作

我校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引导人。学校出台了多个条例、办法,加强制度引导,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

(1)《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为优化学校办学经费分配、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学校以成绩优先的原则,出台该条例,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该条例经过两次修改现已较为完善。

(2)《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在考核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实绩的比重达到66%,通过各项具体的考核指标,量化计算出各自的考核结果。同时,对师德表现差或者班级管理出现严重违纪、违法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当年度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对业务能力则采用刚性指标,直接记分。

(3)《桐乡六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学校坚持“不同级别,同样任务,同等考核,同等奖励”的原则,提高骨干教师的奖励标准,与学科带头人同等标准执行。学校规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侧重教学实绩,按照学年度考核发放。对培养青年教师一项,学校采用“捆绑式考核”的办法,即将所指导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实绩与指导教师的奖金挂钩,此举既给骨干教师加了压,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使学校在不断扩张规模的同时,保持“整体优秀”的师资优势。

因依法治校,照章办事,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教学路子的水平。

4. 加强常规检查,以规范促减负增效

(1)加强备课笔记检查。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行为。为保证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每学期进行三次备课笔记检查,第一次在开学一个月后,第二次在期中,两次均采用抽查形式,被抽到的备课组必须在一节课内由备课组长收齐备课本及时交教务处;第三次是在期末,采用普查形式。教研组长检查后备课本及时发还教师本人,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校长室和教师本人,与教师及时沟通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2)加强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如何、教师批改情况怎样,是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所以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作业抽查,对作业的批改、订正情况作重点检查,检查后作业本及时发还学生,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校长室及教师本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明确相关管理要求

(1)资料征订。学校严禁教师私自为学生征订资料。学校在学期初统一确定一学期相关资料后,由书店到学校设摊,学生自行购买。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作业量,防止了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又实现了学习资料征订的阳光操作,一举两得。

(2)听课节次规定。学校规定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要随时下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体现的情况,并交流意见。校级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龄两至五年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6节;见习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4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要在8节以上。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也是减负增效工作的主阵地。学校一方面要求和引导教师立足课堂,想方设法减负增效;另一方面开展多种活动,推进课程改革和减负增效工作。

1. 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分析评价活动”以及课后反思活动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或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解析,寻找教学遗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典型课例进行分析,解剖麻雀,发掘优点,寻找不足,同伴协作,促进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升。我校的“课堂分析评价活动”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被评为“嘉兴市课堂分析评价活动”先进单位。

为减负,要求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我们为每个文化课教师征订了6本资料,要求教师先做题,然后精选、精做、精批,并进行深入反思,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 进行课堂调研活动,给教师“挑刺”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多次邀请嘉兴市教研科研室、桐乡市教研科研室的领导、专家来学校调研,专家们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给教师“挑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进行。

3. 实行推门听课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跨学科听课不少于3节,同时规定教师可以推门听课,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听课,听课完全不受约束。这样做既可以使教师树立整合意识,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又可以吸收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优点,互相借鉴有效的方法,以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和推进了教师对轻负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们的许多教学经验通过论文、课题等方式展现出来,推进了学校整体的减负增效工作。

(三)搭建教研平台,提升教师能力

1. 立足同伴引领,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推进减负增效

(1)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堂向全市兄弟学校开放。每次活动都能吸引全市大量教师参与听课交流,促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一案多课、一课多案。每学年进行一次一案多课或一课多案教研活动。一案多课即同一备课组对一个内容多次磨课修改后产生一个教案,最后按优化后的教案上课,由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该活动重点是磨课过程;一课多案即备课组教师对同一内容分头备课再根据各自的教案上课,由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评课。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学科教学论坛。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学论坛活动。每个教研组推选一名工作踏实、业务过硬、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参与论坛演讲。学校把好五关:人选把关,内容把关,时间把关,互动把关,反思把关。

(4)“走出去” 开阔眼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外出教研活动。除了参加桐乡市范围兄弟学校相关活动以外,还与嘉兴市范围五县两区的部分强势学校结成联谊单位,定期开展活动。我们还与宁波、苏州等地的部分名校进行不定期交流。

(5)“请进来”取长补短。主动承办由教研室主办的各类研讨活动,如市数学新教师汇报展示,市科学、综合等双高课比赛等。邀请教研室专家、兄弟学校教师为我们开课、评课、指导、研讨。

同伴引领,切合实际,是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推进减负增效工作。

2. 建立嘉兴七校合作研究机制

我校与平湖东湖中学、海盐武原中学等学校建有嘉兴市九校联谊会,在各校之间建立了各校主要骨干教师集中课堂展示机制和教学专题研讨机制、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联谊机制。

骨干教师集中课堂展示活动每年在各校之间轮流进行。在活动中,各校分别派出教师到其中某一所学校上课,同学科组教师前往听课,再一起研讨。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要办得更早一些,活动的方式是按学科分地点进行的,每所学校承办一个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的内容是中考复习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等。

3. 加强课题研究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学校确定了以课题研究引领课改的基本策略。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方向,明晰思路,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大家的研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校的减负增效工作。目前,国家级、省级、地县级及校级课题网络已经形成。

二、发挥家庭、社区的协助作用,形成合力,推进减负增效

(一)家校互动

1. 告知家长学校减负增效的举措,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每遇重要举措出台或者重大活动,如新课程实施等,都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家长力求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家校合力。涉及全校性的问题,一般通过给家长发寄封信、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个别性问题通过短信、教师家访、邀请家长来学校等方式。家长支持是学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2. 建立“家校联系册”制度,搭建家校交流的常规平台

“家校联系册”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一个固定方式,一般1~2周往返一次。联系册的内容有学生近期表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等,目的一是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有针对性,二是使教师更能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

3. 举办家长开放周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组织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活动。活动期间所有的课堂将对所有的家长开放,学校事先通知家长,收取家长回执,并规定各班听课最低人数限制。活动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所有科目,甚至有不少家长还现场观摩了初三的体育锻炼课,个别家长还对学校食堂、实验室等场所进行了全方位的查看。每位教师都被听了课,每位家长都填写了听课意见表及平时学生作业量及其他方面反馈表,对学校减负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学校把家长意见进行个别或全体书面反馈。这样的活动一方面从家长角度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诊断,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的办学成绩向家长作了零距离的展示,进一步确立了我校作为优质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位置。

4. 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校每学期召开至少两次家长会,初一新生还专门召开新生家长会,初三升学考试前后专门召开初三家长会,这些家长会是学校专门的、集中的家校联系的场所和形式。双向沟通,情况通报,使家长更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来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和减负增效工作。

(二)社区共建

1. 社区评学校

学校与所在的社区合作,建立共建关系,除了在创卫、创文明单位等方面的共建以外,还积极开展教学共建。在学年结束前后,学校走进社区,邀请社区和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价打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由于社区接触家长和学生的机会相对较多,所以能对学校工作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在微观层面上,如学生的作业量、学校周边的安全情况等,学校也把它当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工作。

2. 学生、教师进社区

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将学生参与社区暑期活动列为暑假的一个重要作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教师进社区则是要求教师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根据社区需要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发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参与社区共建。教师在参与社区活动中,既为所在的社区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通过活动了解许多社会知识,增强了平时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加体现新课程理念。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减负增效

(一)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改革不单是“教”的改革,也是“学”的改革。如果说“教”是外驱力,那么“学”是内驱力。只有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才能说是取得成功。所以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的改革。

通过“学”的改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注重了学习的过程。

(二)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1. 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上,教师依据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课案的写作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写出有特色的课案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课案的写作六要点是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利用网络、文字、社会和自然、人才等资源拓宽自己的备课范围,结合设计理念及学生的实际,在实际中进行“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明确强化,实践探究;激励评价,引深探究”等四个步骤,完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小课题研究等,并通过成果汇报会、班队活动课、论文报告等方式展示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开展学生评教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减负增效,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评教内容涵盖了教学态度、师德表现、业务知识、仪表仪态、教学方式、教学安排、教学机智、教学效果、教学育人等九个方面,不仅量化打分,还进行了语言性评价。学生评教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每学期新课程家长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家长请吃药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