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学科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09-05-11周启东
周启东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初中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重新适应的过程。
广陵区从2002年4月开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进行了实验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大家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从区教育局到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积极做好了准备。因此,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都非常有必要花力气进行“整合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意义是:在先进的教
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
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2]
三、研究的四个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让学生参与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把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活动。[2]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
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3]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
我区初中在语文学科上做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使作文的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扬州晚报的小记者,经常参加晚报组织的课外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先后去了油田、润扬大桥等很多地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文化名人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扬中校友,在教他的散文《春》或《背影》时,让学生参观扬中校园、瞻仰朱自清铜像,参观朱自清故居,追寻朱先生成长的足迹,了解朱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游览夏日夜晚的荷花池公园,体会朱先生《荷塘月色》的意境,指导阅读《朱自清散文选》,加深学生对朱先生原作的理解,挖掘名城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从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在学科、学生、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4]
我区的初中各个学科积极把学科的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教《个园》时,学生先认真自学课文,然后阅读《爱我中华兴我扬州》中《国家名园——个园》,再到图书室查阅个园有关资料,并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按小组分别选好介绍春、夏、秋、冬的四个导游。再将课堂搬到个园,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比赛,最后让学生写出活动的感受。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领会了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热爱扬州、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了学生组织活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方式途径的整合
1. 分科联合
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优势极为明显,它促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破除了思维的惰性和定势,有助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
2. 教材重组和延伸
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对某些教材进行重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3. 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
我们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根据我区中学的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两大板块进行:
(1)专门的思维训练
初一年级侧重于科技小故事、小知识;初二年级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科联合,如与语文写作和阅读、数学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二是,运用思维训练技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独特性等;初三年级侧重于介绍最新科技成果,初步了解世界科技动态。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小制作(与手工、劳动、自然、科学制作相融合)、小记者、种植等。竞赛活动,通过撰写科技创新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区的数学学科在多媒体教学上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难以化“静”为“动”的不足,很好地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发现过程、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等。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比较难直观理解,有的需要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动态的过程,图形运动、分割与组合,等等,学生一目了然,花时间又少,效果又好。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学科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因此,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班级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条件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教学上[3]。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享受由探究所引起的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资源和丰富的主题活动资源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学习的情感兴趣更加强烈。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更广泛地进行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使探究活动不断趋于科学化。把学科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些条件性资源,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或是活动的基地,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以教材为引子,进行辐射性的探究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学生,发展学生。
我区的初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物理学科结合连通器去参观了施桥船闸,化学学科结合水的污染问题参观了汤汪自来水厂,地理学科结合扬州的地理参观了扬州博物馆等。湾头中学的小发明、小制作很有特色,在扬州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学生的发明、创造和制作的作品,即是综合实践的成果,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科知识获得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
助,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四、研究的效果
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教师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一步的认识,学校更加重视了对课题的研究,教师丰富了教育科研经验,学校的科研气氛越来越浓。
我区初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各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室、乒乓球室、实验室、电脑房、多功能教室等专用教室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机会。还成立少年航模小组、科技兴趣小组、校乒乓球队、音乐兴趣班、美术兴趣班,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初步构建的校园网络文化。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各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讨论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定期交流教研体会及成果,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在各类活动和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研究后的反思
首先,课程资源的问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到课程资源的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的课程资源,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的投入问题。初中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进行相关教师的培训有待研究出一整套方案,让一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同时教师感觉到实验的投入要加大,有些活动开展不起来,因为课题的研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如何在目前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以及如何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47.
[2] 张贵联.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探索和收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3~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27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