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探析
2009-05-04刘晓光刘瑞光
刘晓光 刘瑞光
摘要: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和城市化。然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并不是凭空创造的,它需要理论上的充分论证和基本的现实条件。开发区的工业化大致经历了工业起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并相应地推动其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进程探析
一、开发区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一)理论基础
点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点一轴”系统中的“点”是各级中心城(镇),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增长能力、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区域增长极;“轴”是指连接各增长极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及其沿线地带,是在一定的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增长极理论强调极点开发的重要性,强调集中投资、集中开发、重点建设、集聚发展、政府干预等,强调着重发展启动型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处鄂尔多斯一乌海一阿拉善盟交汇点的乌斯太镇交通发达、能源充沛、资源富集、通迅便捷,是阿拉善盟最具增长潜质的地区之一。乌斯太镇不仅临近水源,黄河流经8,35公里;而且处于包兰铁路、乌吉铁路、丹拉高速公路、乌巴一级公路、110国道“五路交汇”之处。距银川机场150公里、乌海机场50公里,均可高速直达,是华北电网和西北电网的连接处。镇区及周边地区已探明矿产地284处,矿种50种,其中无烟煤储量6亿吨。盐储量3,8亿吨。乌斯太镇不仅位于呼一包一银一兰经济发展轴线上,而且处于具备增长潜质的资源、能源富集区。开发区依托乌斯太镇设立,不仅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空间上集聚成点、发挥集聚效果的客观要求,而且充分发挥了符合条件的小城镇作用,实现了阿拉善盟工业生产力布局与国家交通干线的最佳空间结合。因此,开发区的区位选择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使开发区的崛起成为了可能。
(二)现实条件
1,区外产业转移。开发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期正处于全国产业梯度转移期,这一时期,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形成的新兴产业逐渐取代原有产业迫使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开发区较好地承接了来自东南地区的工业企业,增加了区内投资,促进了GDP增长。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区内产业扩张。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高速发展直接拉动了上游产业的投资,导致本地工业企业投资迅猛。如吉盐化集团投资建设的金属钠、PVC。庆华集团投资建设的焦化、甲醇,太西煤集团投资建设的焦化等项目。3,公共政策的推动。开发区自成立至今。自治区、阿拉善盟和开发区各级领导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具体体现在不同时期给予的不同的政策支持:在工业起步阶段,重点给予优惠的投资和财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积累产业资本:在快速增长阶段,在基本保留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土地政策的运用,加强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企业投资的“硬件”;在转型升级阶段,着重运用环保和土地政策,辅之以财税政策推动企业技改、转型和升级,力争改善投资置业的“软”环境。打造生态型宜居新城。可以说,公共政策有效推进了开发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如创业者的艰苦创业。今天开发区取得的成就与大批创业者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这里的创业者包括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企业家和资方经营者。大批产业工人、农牧民、大学生以及与开发区同心同德的社会各届人士。
二、开发区的工业化
第一阶段:产业形态由农转工。1997—2000年。乌素图由农牧业区转变为工业区。1997年开发区被确立为经济小区,成立乌素图经济小区管委会,引入一批小洗煤厂、小化工厂、小水泥厂、小土炼焦等规模小、层次低的工业企业。这些“五小企业”在经济小区的安家落户是开发区产业替代的分水岭,标志着开发区由农业生产领域步入了工业生产领域,自此拉开了开发区工业化的序幕。2000年,乌素图经济小区被列为自治区高载能工业园区,并被农业部列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在这个时期,“五小企业”为经济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
第二阶段:产业规模从小到大,2001—2004。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0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乌素图高载能工业园区由盟级开发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开发区。这一时期,开发区在第一阶段的产业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的工业项目接连落地,先后引进兰大金属钠厂、西北染料厂、太西煤焦化、泰升煤炭、瑞钢联等大型重化工业企业。开发区的工业项目不断集聚,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税收大幅攀升,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2004年,开发区被自治区批准更名为“内蒙古乌斯太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三阶段:产业布局由散转聚,2005—2007年。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土地、资金、人才、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在此期间,开发区编制完成了《生态工业园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围绕煤化、盐化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煤化工业园、盐化工业园、精细化工园区三个工业产业集中区,大批工业项目在园区集中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得到强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盐化、煤化两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显著提升。2006年3月。开发区通过国家发改委省级开发区审核,命名为“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第四阶段:产业层次从低到高,2005年至今。产业链条不断沿伸,产业技术不断升级,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开发区步入新型工业化之路。在此期间,开发区编制完成了《生态工业园规划》、《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等系列规划,制定实施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严格执行“三个不得人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环保政策和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的项目不得入区)的要求,依法关闭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排放不达标的小型工业企业48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法律杠杆引导、帮助盐化工、煤化工和特色冶金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建立高等级实验室,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填补产业空白,着力打造三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向高端技术沿伸,向终端产品沿伸,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基本实现。循环经济格局已经形成。2005年至今,开发区先后实施了200万吨焦化、20万吨甲醇、100万吨PVC(一、二期)、3,5万吨金属钠、2万吨靛蓝等重点工业项目,培育出了兰太公司4,5万吨金属钠、500吨高纯钠,庆华集团焦炉煤气制甲醇等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和项目。描绘出了以制钠和PVC为主的盐化工、以焦炉煤气制甲醇为主的煤化工和以染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三条循环产业链。
三、开发区的域市化
(一)初始阶段
1997—2000年,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开发区几乎没有进行城市的开发建设。那时,黄沙漫漫,杳无人烟,没有积累,缺乏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2001—2004年,在初期工业化的基础上。开发区启动了城市化建设,开始规划建设工业小城镇,完成了输变电站、市镇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开发建设了商业服务网点,汇聚了人口。
(二)城市功能形成和完善阶段
2005--2010年,开发区按照“合理布局、加快配套、完善功能、提高水平”的思路,编制实施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系列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了7,8平方公里的贺兰新区,完成了76公里城镇道路、100多公里给排水、排污、绿化、供热管网、引黄工程、防洪堤、污水处理厂、输变电站、道路亮化、贺兰区集中供热等20多项基础设施工程。2008年以来。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学校、医院、文体活动场馆和商贸中心。在此期间,不断推进盐化工、煤化工、特色治金三大工业园区和贺兰新城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实现了人口居住区与工业产业区的相对分离,形成了“三园一区”的规划格局,为打造宜居新城提供了发展空间。“十一五”末,开发区新区要规划建成交通便捷、设施完备、环境优美。以行政、商务和居住为主导功能,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宜居新城。
四、开发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机互动
(一)工业化是开发区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和原始推动力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提升工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对城市化产生直接的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盐、煤两大传统主导产业为开发区的城市化积累了充足的资金,使开发区有能力进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工业产业创造了大量的非农产业岗位、吸引了邻近城镇和农牧区大量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农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大学毕业生等)流入园区,流入人口的生产方式不断向工业转变,生活方式不断向城市转变,价值观念不断城市化。第三,伴随着工业产业链的运动和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区内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如物流金融、通信、保险、餐饮、旅游等。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第四,工业企业正在向规模经济和清洁生产转变,已初具循环经济的特征。盐、煤化工产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由此形成的技术经济势能(由于技术水平不同所引起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潜力差异)正在不断地吸引区内外资金的流入和投资,为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注入更大的动力。
(二)城市化进程导致集聚效应的进一步放大,要素和产业的持续集聚又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工业化水平
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人和大量聚集会进一步加速产业链运动,推动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同时,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发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素质、科技水平会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工业化进程会不断被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与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开发搞建设一样,阿拉善盟也不失时机地搞起了自己的开发区,步入了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之路:在成长壮大中。开发区成功逃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工业起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三级跳:在科学发展的号角下,开发区正在抢站循环经济政策制高点。抢站特色产业市场区隔点,抢站生态工业和宜居新城要素汇集点,扎扎实实地规划一条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主导突出、特色鲜明、技术领先、市场稳定、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踌躇满志地建设一个交通便捷、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