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05-04王素涛

北方经济 2009年16期
关键词:劳动力人力资源农民

王素涛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宣传,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等。这样对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开发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指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的鼻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这些能力与资本一样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基数庞大,有明显的扩张趋势。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占世界劳动总数的26%左右,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之和,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农业部课题组2000年采用国内人口学者在综合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后得出的人口预测水平方案,按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割后,再根据届时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劳动年龄人口进行分割,进而得出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估计。

到2010年,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04%;2015年该比例上升到72.12%:2030年该比例下降为55%。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在21世纪初期有上升。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特征

由于基本国情和历史原因,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素质较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虽然2003年比1980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仍然是偏低的。另外,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为13.1年,英国为14年,法国为13.1年,日本为11.1年,而我国只有8年。因此,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下,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是我国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力科技文化水平任重而道远。

2经营管理素质方面,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较低。经过几十年来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断更迭,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淡薄了。重土轻迁的观念也改变了,哪里能赚钱就到哪里去。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投身到发展商品经济的洪流中,他们的商品经济观念逐渐树立起来。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集镇的周围地区,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普遍树立起来了。在中部、西部,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也发展得很快。但在中部、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农业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的种植率还很低,多种经营还没有广泛地展开。多数农民筹办的企业规模不大,现代化程度不高,不能汲取现代管理知识。而以传统的方式来管理、经营企业。结果造成资源大量浪费,效益不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规模。

二、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指出,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不仅要为农村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是要有能运用新的生产要素的人。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视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走上健康文明、生活宽裕的发展道路,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本存量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全面进步。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如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其收入就相对较低,在其它消费不变的情况下,对教育的投入自然较少。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人力资源质量低一收入较低一教育投入相对较少一知识存量少”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并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

“改进穷人的福利和关键性生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的质量、提高知识水平……人类的未来并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而是由人类的知识发展来决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是“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在于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与低水平的人力资源质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人才资源匮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最大的瓶颈。因此,“三农”问题解决的制度,将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

世界银行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由此推算。中国GDP的总量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大力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加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教育。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树立起重视农村科教事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观念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从传统的小农意识中逐渐解放出来,融入商品经济的浪潮,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还明显不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利国

利民的一项全国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投入,更需要农村劳动力本身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等形式,在本村发家致富的群体中挑选典型,宣传科技文化在其发家致富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身边的实例教育周围的农民。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宣传。帮助农民认识到参加教育、培训等都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通过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劳动收入。

(二)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开发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培养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建立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

1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拨款。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影响到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视文盲劳动者的生产率为100%,受过中等教育劳动者的生产率可达209%,而受过大学教育劳动者的生产率可达到400%。我国目前教育状况离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距离还很大,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我国教育投入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其中,基础教育费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而农村的可支配收入与教育资金间的矛盾成为阻碍农村劳动力主动参与教育投资的一个直接原因。

2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开发途径,成人教育、农闲培训班、职业技术演示等多管齐下,建立起一整套与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多种教育方式是适应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正在从事耕作而不能上正规学校的成年人来说。农闲期间的短期培训班、教授新耕作方法和家庭技术的示范以及不定期对农民进行教育的会议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三)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1建立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营造农村人才成长与创业的良好环境。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该地区根据特定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条件来突出区域的产业或行业配置,即区域性产业或行业配置应反映出该地区的主线。应满足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要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和发现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建立起人才奖励机制,完善农村经营大户和农业企业的保护制度。要坚持以市场配置人才的原则。建立制度,优化环境、规范人才市场的运作。

2改革传统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便于农村现有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以市场为中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人力资本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虽然不直接增加现有人力资源存量,但却使现有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

(四)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

中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广大农民无法获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完全延伸到农村。覆盖率低。农民仍然是依赖于土地保障和传统的子女养老。这对于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障碍。国家必须加强规划。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向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倾斜,促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大社会保险制度。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加强规划,分步实施,并使其逐步纳入国家社保体系,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有效提高。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先实现较低水平的保障,逐渐将其纳入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保险方面,目前首先解决大病医疗保险,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实行普通医疗保险,最后纳入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再逐步建立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如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最终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国人口。

猜你喜欢

劳动力人力资源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