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价值

2009-04-29谢玉亮

理论与当代 2009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信仰核心

谢玉亮

摘要:重塑中国人的信仰,是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能够为重构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终将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摄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念作为价值意识的积淀,并经过社会评价活动的内化,成为主体意识中深层的心理结构,从而升华为信念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就在实际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转型期间重构信仰体系联系了起来,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

一、现实迫切需要一个思想信仰及道德体系的诞生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自1978年以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此间中国社会的时代主调归结起来就是:变革与创新。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一步步推进,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突飞猛进地跃升,被世人惊呼为“中国奇迹”。然而,在欣喜的同时,静下心来,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有了强劲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打开了物欲的闸门。原有的思想价值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现实,越来越失去了社会思想文化与道义的整合能力,而新的思想信仰及道德体系则没有及时地形成。“一切向钱看”,全民求富,成为当今社会的世俗信仰,成了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受这种基本价值取向的影响,人们的道德取向也就自然地产生了异化。存于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勤劳、俭朴、善良的道德理念似乎在逐渐地淡化。代之而起的则是急功近利、贪婪奢侈、冷漠欺诈的道德趋向。有人将当今社会问题概括为三大病——穷病、富病、穷富病。贫者抑郁,心生怨愤;富者张扬,奢侈放浪;贫而欲急富。为娼为窃、为贪为盗。观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混淆,官不象官、常伴大款,商不象商、勾结黑帮,学不象学、心向官场,为一已之私利,视生命为草芥,恣意妄为。应该说,致富在任何社会,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但这是一个低级的个人化的生存目标,从长远看,特别是随着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日趋分化,这样一个目标显然无法起到将十三亿人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凝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目共睹,但为什么中国人在物质文明较以前大为丰富的条件下出现了精神文明的缺失和混乱呢?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仰,既无宗教的信仰,又无思想体系的信仰!人们在陶醉于自己的能力和眼前的成绩时,并未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明天将会为今天的收益付出更大的代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传统的价值和信仰体系难以解释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导致部分社会群体信仰真空的出现。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的全方位转型,旧的信仰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相适应的新的信仰体系又尚未建立,导致目前的社会处在一个精神信仰较为混乱的价值失范阶段。因此,重塑中国人的信仰,重新构建我们文化氛围,重建现代价值观体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中共领导人早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邓小平理论到后来的三个代表、四信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以至这次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努力,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追求上的积极探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中国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齣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

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向心力。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冲击着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民族向心力。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经提出。就以其强大的理论感染力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立即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区别与以往的空洞干瘪的价值观说教,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知识层次的民众,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归宿和信仰领地,极大地填补丁转型期的中国部分社会群体出现的信仰真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价值集中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科学信仰体系总是与特定的行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精神理念,也蕴涵着现实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价值集中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层面上讲,它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从实践层面来看,它又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行动过程。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因此,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实际,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从而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信仰、信念、信任和信心。

责任编辑郭渐翔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信仰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信仰
论信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