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初探

2009-04-29任克敏

理论与当代 2009年2期
关键词:正确处理利益群众

任克敏

摘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深入分析和认识毛泽东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缔造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创者,毛泽东虽然从未提出过“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深入挖掘和分析梳理毛泽东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学说给全面论述,包含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它主要阐述了以下思想: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敢于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前者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后者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诸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中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突出,要警惕出现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根源,人们认识上的正确与错误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论根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建设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

这些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大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大调整,导致了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利益冲突多发并呈尖锐化。由于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下岗就业、劳资纠纷、利益分配等方面矛盾尤其集中,群众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利益诉求渠道又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阻隔,群众中不满情绪有所流露。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社会生活呈现出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就更需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更需要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式,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民主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充分说理,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让人民群众心悦诚服,最终,实现“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事实表明,能否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手穗丽皆社会的重要体现;而只有社会和谐,才能有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点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所有的社会成员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百姓得到的最大实惠,也是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出发点。

二、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方法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是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总题目下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出现大多是同我们社会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相联系的。对各方利益是采取兼顾,还是只顾一头的方针,是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定、能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不能只顾一头,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都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不仅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原则,同时又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原则。这个总原则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体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毛泽东认为,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他指出:“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一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毛泽东分析研究人民内部矛盾,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他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为了达到这一根本目的,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总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强调要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对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是非辨别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行政命令的方法,或用强制的方法去解决。提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根据这一原则,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这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法、总的公式。他提出,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毛泽东提出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立足于团结大多数,立足于稳定、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和政府必须学会使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在今天中国,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及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我们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不谋求任何私利,因而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并循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从毛泽东的“统筹兼顾”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生动反映了这种尊重客观规律的自觉性在不断深化。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正确的指导思想,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社会和谐取决于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和谐,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尽管时间过去了50多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毛泽东这些光辉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强调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方针,实际上正是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体现在,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上。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调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可以说,毛泽东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决定》使用的提法就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任何时候都必须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任何力量打不败、摧不垮的钢铁长城。

毛泽东强调,要依靠人民群众,首先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指出“要保证人们吃饱饭,然后人们才能继续生产。没有这一条是不行的”。毛泽东认为。我们的干部要依靠人民群众,就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倾听群众的呼声,根据群众的要求制定路线和政策,然后让这些路线和政策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求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派遣负责同志深入到基层单位,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推广到其他单位。要在听取基层党委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修改那些不利于提高群众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规章制度。

毛泽东指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不实行民主集中制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在党内创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总结“大跃进”的错误时,毛泽东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党内形成了较好的民主集中制的气氛,为克服当时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群众)服务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毛泽东多次讲过,什么叫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归根到底就是群众路线四个字。毛泽东的这些话含义深刻。能否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立场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社会主义的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但最后往往归结到领导与群众的矛盾。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深入实际,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找到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对策。一些人民内部矛盾之所以久拖而不能解决,以至发展到对抗、冲突,最根本的是领导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利益,有的严重的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不顾群众的死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各级领导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依靠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总之,中国共产党所追求、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毛泽东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他的这些正确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和谐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龙菲

猜你喜欢

正确处理利益群众
正确处理余数
正确处理余数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