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对贵州的重要意义
2009-04-29杨绍东
杨绍东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精神实质就是:既要求保住青山绿水,为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又要求贵州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发展,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代价来谋求一地一时的发展。“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是省委结合贵州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从新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对于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贵州后发优势,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当前,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少,但我们也面临着长期积累的一些老问题与值得注意的新情况,特别是在保住青山绿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等因素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等。2007年,我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3.06吨标准煤,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占全国的5.5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占全国的6.85%。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和发展观出现偏差有关,往往“快”字当头,把“快”放在第一位,没有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有利于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保住青山绿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端特重要性,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价值观念,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高度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植根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
二、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前提
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保住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是前提。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离开了这个基础环境,不仅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会破坏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天地人和,物我为一。”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保护自然,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民群众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贵州的生态十分脆弱,喀斯特岩溶地貌占全省面积的73%,山高、坡陡,土层很薄,一旦表土失去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的结果就是石漠化,后果不堪设想。保住贵州的生态环境任务异常艰巨,我们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行动上必须慎之又慎,只有让“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上扎根,变成自觉行动,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时首先看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算生态效益账,坚决不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代价来谋求一时的发展,贵州又好又快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是充分发挥贵州后发优势,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是我省最大的优势。对于贵州这样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是贵州“后发优势”之所在,是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贵州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目前已达到39.9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以上面积占省域土地面积的78%,青山绿水正在成为贵州最亮丽的符号。保住青山绿水,就保住了贵州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就保住了贵州发展的比较优势。过去五年,我省旅游业累计接待旅游者1.75亿人次,比前五年增长72%。从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来看,我省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指数在全国都排倒数第一。但从生态现代化的指数来看,2000年我省在全国排名第28位,到2004年我省的排名提前了9位,在全国排名第19位。据中科院《2008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公布的结果,2005年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排在全国第4位。贵州的后发优势正逐步显现。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我省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但是我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明显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坚持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省之本,围绕建设生态现代化和生态文明这个发展方向,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积极探索一条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切实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争取在生
态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突破,从而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
保住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人类消极地向自然回归,而是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并不是要求人们面对自然无所作为,一味排斥工业,而是要在加快发展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资源中促进加快发展,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进程中的一切问题。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选择发展工业。用经济发展来保住青山绿水,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来保证环境保护的实现,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贵州必然大有希望,必将后来居上。
四、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是形成正确用人导向,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干部队伍是关键。“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对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它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项工作、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在唯C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急于出
“政绩”,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代价,盲目引进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或违规、过度开发资源,很多环保措施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表面上cDP增长了,财政收入增加了,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却是当年几倍的财政税收都难以治理和恢复的,污染破坏的成本不由得利者承担,而由地方百姓承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重开发、轻保护,仍把单纯追求CDP的增长当作“政绩”的领导干部,目前,在我省一些地区和部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保住青山绿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并提高其考核指标权重,切实把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考察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有利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求真务实之风,把政绩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好大喜功,不定过高的指标,不提过头的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有利于引导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举措,既做开明政府,又做聪明政府,把招商与选商、优商、富商与“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百姓”有机结合起来,忠实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贵州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