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工学研究生的复合载体研究

2009-04-29李萍萍施卫东刘荣桂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3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李萍萍 施卫东 刘荣桂

摘 要: 针对国内工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可采用强化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并将三者有机链接,构建一个立体交叉式工程实践复合硬件载体,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工学研究生提供条件保障。

关键词: 工学研究生;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复合载体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09)03-0084-03

改革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单一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已成为现阶段国际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1-3]。工程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较差是以往我国工学研究生培养的共性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学类人才素质需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的职责所在。

工程的核心是实践、综合、创造,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我国工学研究生工程能力低下的原因,除了有长期以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在具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术型人才,研究生协作意识薄弱,主观上偏向于选择能够个人完成的计算机模拟类课题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让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严重不足。不少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如何搭建研究生工程实践的平台,为解决工学研究生培养中“非工程化”的突出问题提供条件保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创新基地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等模式[4-6],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模式都着重在从事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参与工程实践,如何能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更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本文对此提出了将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挖掘社会资源相结合,构建一个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基地立体交叉构成的工程实践复合硬件载体的理念,并提出了各个平台如何进行科学设计的┧悸贰

一、基础平台设计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

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许多工科院校都将“金工实习基地”、“实习工厂”逐步发展为“工程技术培训中心”、“工程训练基地”等平台,主要为本科生的实训实习服务。本科生工程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对现代工业系统的认知,基础工程训练和专业训练。由于研究生教育是高端人才培养过程,工程实践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工程的系统认识,提高工程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将传统的工程训练平台加以拓展和延伸,建设创新与综合训练平台或模块,使之成为研究生工程教育的公共基础平台。

现代工程是涵盖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大工程概念,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因此,创新与综合公共基础平台的设计,首先,必须融入现代工程的基本要素,构建从机械设计制造到机电检测控制、电子设计制作再到工业工程等的先进创新训练模块,体现出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使之适合于工科研究生宽口径实践培养的需要,为强化研究生的知识复合、技术交叉、方法交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其次,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必须体现全开放型的工程训练思想。由于研究生利用公共基础平台进行工程实践的内容众多,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生产实践环节,也有为各类科技作品竞赛进行的制作发明,还有进行研究生创新基金的科学研究和为论文课题进行一些预备试验等,而且都是在课余进行,所以平台要设计成便于采用自助式开放性管理的模式,使研究生在“自主设计、自主制作、自主开发”中获得创新灵感,培养创新┧嘉。

二、学科专业平台设计凸显重点、交叉和亮点

学科专业平台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实验平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是高水平的学科,在高校财力有限的实际情况下,要把打造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平台与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培养造就一流的学科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发挥优势,加强重点,突出交叉,体现亮点”的原则进行设计。

第一,在平台打造中要以国家、省重点学科为依托,将学科建设经费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很有限的情况下,要将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协调使用,通过加大投入、集中投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入,重点建设一批能够体现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平台。

第二,平台建设要突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根据工程的综合特点越来越凸显,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时代特点,要重点打造一批关联学科协同、交叉、集成的实验平台,在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的同时,促进学科的整合与新生长点的孕育。

第三,平台建设要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人才队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各高校投入到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经费都是不薄的。所以,平台建设要与创新团队建设、拔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乃至导师队伍建设等人才工程相结合,使建设的资金更集聚、方向更明确,这样,平台建设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互相促进,平台建设的亮点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充分体现。

三、产学研基地设计强调资源优化组合

工程教育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优化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研究生可以利用基地的优质资源,在学校和基地双导师指导下,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工程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基地也可以凝聚人才,将学校的科技成果在基地进行孵化和转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因此,要探索在高教界与企业界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存、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并根据不同的学校、学科和企业各自不同的特点,探索一些可操作性强、生命力旺盛和持久的合作模式。根据笔者长期以来的研究和实践,产学研基地可以采取共建研究院所、技术中心、高科技园区等紧密合作的模式,也可以采取以重大合作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还可以建立为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的基地。在建立基地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研究生通过在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中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工程素养、培养工程综合能力。

四、平台之间有机链接形成立体交叉式复合载体

将上述的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实验室和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进行有机链接,就构建了一个立体式的高层次工程教育复合硬件载体(如图1所示),成为研究生科学研究的优质资源。在这一复合载体中,三类平台功能上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链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实践环节不断线,不仅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共性平台,也为学校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学科)指导,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发展的平台,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形成能够紧跟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条件保障。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工程实践平台建设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所研究提出的着力打造工程实践的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并有机链接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复合载体的思路,通过将充分利用高校内部资源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相结合,使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整个学习培养过程中,这对于培养工学研究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工程综合能力,以及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俊虹,程智勇,王润孝. 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西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79-82.

[2] 赵红亚,马志强.德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借鉴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 2006(3):22-26.

[3] 胡 宁.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6(1):31-38.

[4] 田蔚风.建设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23-26.

[5] 王 匀,李萍萍,杨继昌,等.工科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85-88.

[6] 雷伟伟,袁占良.产学研合作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211-217.

(责任编辑 朱漪云)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机械类硕士生有限元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