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转型将逐步实现
2009-04-29
厉以宁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状况实际上是三种因素的重叠。第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中国经济本来就到了拐点。中国10%以上的GDP增长率已持续了多年,这个增长率在当前世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是必然要下来的,刚好2008年也到了经济运行周期的拐点。第三,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多年前,政府就一再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要把粗放型的经营、生产改成集约型的经营和生产。但问题是:繁荣掩盖了结构性矛盾,耽误了经济转型。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发展顺利的时候,没人想到要抓紧时间转型,问题就一直拖着,直到2008年矛盾才--充分暴露出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一个信号,就是中国今后发展一定要立足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这才是稳定、健康的发展。
总之,我们说改革就是被逼出来的。当然,这次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如果渡过这一关,中国经济地位会逐步改善的。所以说,压力从来都是动力,挑战从来都是机遇,能够抓紧机遇,就是顺应潮流而进。经济转型,不也是被逼出来的吗?
现在虽然处在困难时期,但不要提“过冬”两个字,而应该用“休整”一词来代替。有人担心减税以后税收总量会减少,但我们应了解,即使减少也只是暂时性的。减税后,税源扩大了,税基也增大了,税收总量会增加。第二,政府的投资是必要的,且应主要投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上,这既能保证增长的后劲,又能增加就业。
但是大家应看到,政府投资所拉动的内需不是最终需求,而是中间需求。譬如,钢材、水泥等,都是中间需求。而最终需求包括出口和居民消费,中间需求中有一部分转化为最终需求,那就是投资建设中雇用的劳动力,他们取得劳动报酬后把一部分拿去消费,从而产生最终需求。4万亿投资是好事,但到了30万亿可能就是坏事了,因为里面一定会有很多没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查的项目。所以我们不要盲目投资,仍然要重质量、重结构。第三,一定要保市场,占领国外市场不容易,失去市场后要收回也不容易。除减税外,汇率调整也应有阶段性的目标。我的建议是暂时稳定在1:6上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不妨维持这样的水平。第四,政府注资于企业非常重要。光放松银行贷款是不够的。政府要通过投资公司来对优质企业进行注资。这样,企业没有贷款利息负担。国家注资可以采取优先股的形式,只要分红,就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第五,渡过危机,信心是关键。现在虽然处在困难时期,但不要提“过冬”两个字,而应该用“休整”-,'N来代替。积累经验,做好休整,准备再度冲刺。企业在休整期要做好三方面的储备工作:人才储备、资金储备、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储备。第六,国家要抓住机遇,尽快转型。为此,应抓紧机会理顺产权,理顺价格,包括理顺粮食价格、资源品价格如油价、电价等。产权和价格理顺以后,将促进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