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问题研究

2009-04-29李红惠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合作

李红惠

摘要: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是同一高校的教师之间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采取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方式。当前同一高校师师专业对话存在对话观狭隘、形式主义严重、漠视课堂教学和局限于人为组织活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对话本身的价值,而且也影响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此,高校在观念层面应树立多元价值观、正确的冲突观、科学的竞争与合作观;在制度层面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团队对话制度并扩大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在操作层面需积极培育教师团队精神、促进教师自然合作、完善教师评价。

关键词:师师专业对话;同一高校;合作;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09)04-0059-05

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是同一高校的教师之间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采取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由于学习经历、教育教学经验、兴趣的差异以及学源的多样与交流的便利,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对话实现相互间教学与科研优势的互补,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无论从影响度还是从成效来说都不尽如人意。

一、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中的问题透视

(一)对话观狭隘

教师科学的专业对话观是指教师既把专业对话视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把专业对话视为自我成长的重要形式。因为专业对话不仅有利于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激发教师的专业探索欲望,而且有利于升华教师的专业情怀、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操和激发教师对生命活力的追求。而在高校师师专业对话活动中,不少教师要么把专业对话仅仅当作获得知识的手段,因此一味追求专业对话的答案和结论;要么视专业对话为自我展示与标榜的舞台,结果时常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唱各的缺乏实质交流的情景;要么视专业对话为受训教育,因此或者只是自己洗耳恭听、并不对话,或者只能自己高谈阔论、对别人不屑一顾。显然这种狭隘的对话观制约着师师专业对话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形式主义严重

要从与同事的专业对话中获得启迪,高校教师必须做到:一要敞开自己的心灵,真心实意地与同行沟通;二要具备倾听的意识和悦纳对方的心态;三要有合作的意识和批判的精神。但在实际的专业对话活动中,高校教师缺乏倾听的意识、开放的心理、合作的姿态和批判的精神,彼此之间难以做到相互欣赏,往往要么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要么是默不作声,保持静听的状态,很少进行聚焦式的和互动式的对话,因此高校教师专业对话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低水平的单向交流活动,结果是有价值的对话不多。

(三)漠视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主渠道,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教学工作应该是教师专业对话的核心内容,当然高校教师也不例外。但在实际的专业对话活动中,相对而言,高校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感兴趣,而对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却很漠视,即使在常规的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中,也是浮光掠影式地点评一番,缺乏深度思考。对于一些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课堂教学仿佛成了其遗忘的角落,他们既很少上课,也很少深入课堂指导年轻教师,更别提为课堂教学展开专业对话了。教育部在2001年之所以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高职称的高校教师不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任务。由此不难推断高校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的程度。

(四)局限于人为组织活动

教师专业对话的组织活动形式按其形成来讲,分为人为组织的专业对话活动与自然组织的专业对话活动。就当前而言,高校教师的专业对话活动多局限于单一的人为组织活动,这种活动要么是例行的组织活动,要么是根据领导旨意安排组织的例外活动。虽然任务明确,但由于是行政力量强迫的结果,教师往往会被动参与,而且对话难以深入和持久。那种教师之间无意识的和自然的专业对话活动还很鲜见,这显然不利于高校教师专业生活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中的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之间专业对话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原因。根据影响主体的不同,拟从教师、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梳理和分析高校师师专业对话问题的成因,以期为高校师师专业对话扫清认识障碍。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一是教师工作方式的个体性使得教师容易缺乏合作的意识;二是学科专业隔阂的存在,使得即使是同一专业的教师因研究旨趣的不同和共同话语的缺乏而难以实现专业对话;三是“文人相轻”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容易缺乏相互欣赏的气度和合作的意愿。主观方面,由于价值取向逐渐功利化和自尊心的作祟,有些教师担心同行超过自己而拒绝专业对话,有些教师则因为担心探讨教学问题而导致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怀疑,因此不愿意进行教学对话。这样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教师逐渐养成行为孤立、情感闭锁、心灵敏感的职业习性,这导致同行之间难以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达成视阈的融合。所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为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只是象征性地进行听课和评课;在科研活动中,高校教师往往只是为了方便课题的申请而将同行的名字写进申报书中,组成所谓挂名的科研团体,实际上教师群体之间很少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对话。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制度是一种富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社会活动规则。当前高校教师忽视专业对话,与高校现行的不利于激发教师共同发展的管理制度和做法息息相关。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偏重科研的管理制度,制约着教师专业对话的积极性。如高校现行的政策普遍向科研倾斜,科研成绩突出而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师在考核、奖励和职称评比中往往一路绿灯占尽优势;相对而言,教学成绩突出而科研成果一般的教师则难以脱颖而出。这实际影响着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关注和投入。

二是教师评价制度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降低了教师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可能性。我们知道,过于重视结果的评价,不仅容易忽视被评者的努力过程和所取得的进步,而且在竞争的环境中容易导致被评者各自为政,互相隔离。当前高校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师评价制度使得同一高校教师之间不愿意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师师专业对话也就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之中。

三是教师集体活动的缺乏,削弱了师师专业对话的机会。高校教研室活动的减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认识不到位、高校扩招、经费紧缺等多种原因,许多高校教研室的活动没有正常运行,其功能也因此弱化。久而久之,一些高校教师形成了无视教研室的心理,去教研室的机会就少之又少,许多高校教研室因此布满灰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的活动基础,从而导致师师专业对话机会的减少。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一个主要由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

多重因素组成的有机系统。由于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教育不可避免地受社会的影响。具体就同一高校师师专业对话而言,社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狂热追逐个人利益,不仅视物质和金钱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以致应付和敷衍集体活动。为了个人的名利,在竞争的环境中有的高校教师不仅不愿意与同行共同发展,而且还会对同事有意封锁资源。

二是政治方面。一方面,由于“文革”对知识分子民主作风的戕害和当前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尚需完善的交互影响,导致教师提防心理严重,与人交流时难以做到推心置腹。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学术自由权的局限,制约着高校教师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的培育。尽管我国1998年出台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校教师具有学术自由权,但实际上,不仅我国高校教师在行使学术自由权方面还有诸多的限制与顾虑,而且学术自由权对高校教师虽然具备理论意义,但操作意义还不大。

三是文化方面。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虽历经数千年,仍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出耀眼光芒。不过,在承认儒家文化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其消极影响的存在。如其倡导的“言多必失”与“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等处世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失语的合理性,这无疑对人们养成沉默的习惯与隐忍的心理有推波助澜之效力;另一方面,其宣扬“和为贵”和“与世无争”的道德文化,劝导人们为了维护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坚持忍让的态度和采取逃避公开冲突的行为。如此看来,高校教师缺乏学术批判精神是有一定文化渊源的。

三、构建高校内师师有效专业对话的对策

高校教师之间专业对话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必须提出加强高校师师有效专业对话的对策。

(一)观念层面

1教师需要树立多元价值观,并主动领会主流价值观。价值观是支配个人行为选择和评判事物优劣的内在准则。社会文明进步程度越高,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就越明显,人们的思想就越开放,心态就越宽容。因此只有具备多元的价值观,教师才可能有批判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才可能真正参与合作和享受合作,教师的合作才不会陷于形式主义的泥沼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尊重和宽容,在对话中尽量从对方的视角和出发点倾听问题,不要武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当然,由于多元价值观有高尚与低俗之分,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有其现实的要求,因此教师还需要主动领会主流价值观。

2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冲突观,学会在对话讨论中成长、成熟。对话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言语分歧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一提及对话冲突,就会使人联想到漫骂、冲突双方情感的破裂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消极意义。实际上,由于对话冲突彰显冲突双方独立的人格和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而且由于价值观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师师不可避免在专业对话中存在冲突,因此对话冲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对待冲突的态度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如果高校教师能把对话冲突看作是一种“精神的会餐”,把对话冲突发展为一种“辩论的文明”,那么对话冲突就会为学术发展注入活力,为教师成长增添动力。

3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竞争与合作观。研究表明,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并存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证明,忽视竞争与合作中的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秩序的混乱。为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驱使、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和教师育人成果具有集体性特点的要求下,教师之间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因为竞争会使教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探究的热情,合作会使教师知识增殖、同事关系升华,从而产生共生与双赢效应;而单纯强调竞争则容易使教师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单纯强调合作则难免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竞争与合作观。就高校教师专业对话而言,应要求教师在发展的主体上不要单纯追求个人发展,而要讲求个人和团体共同发展;在发展的机制上,不要局限于自我钻研,而要与同行合作互动。

(二)制度层面

教师的教育观念既不会自发地建立,也不会自发地转化为行动,它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作保障和一定的活动来培养。由于师师专业对话中问题的存在与现行高校的管理制度不重视教师专业团队的建设和教师独立精神的保障有关,因此必须予以改革,具体措施有:

1改革现行的教师考核奖励制度。一是加大教学及其绩效在教师考核与奖励体系中的比重,使高校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二是改革现行的过于重视结果的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师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并且与教师奖惩制度相挂钩,以增进高校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的可能性,形成融洽的同事关系。

2制订灵活的教师团队负责人奖励政策。可根据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师团队负责人组织与实施专业对话情况的集体反映,给予其灵活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措施,以尊重其劳动成效和补偿其精力耗费,同时避免活动中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3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对话制度建设。具体而言,在专业对话政策方面鼓励团体竞争,这是由于团体竞争既有利于促进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利于促进团队之间的战斗力和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因此必须重视团体竞争。当前,应该制订一系列有利于增强专业对话团体竞争的奖励制度,如授予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在专业对话时间方面,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并且明确前者要如期举行,后者可根据现实情况和教师的意愿自由确定。在对话的内容方面,建议要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对话交流,避免走过场和搞形式主义,使教师专业对话落到实处。

4扩大与规范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权。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即教师的教学自由权与研究自由权,它是教师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制度保障,是教师积极进行专业对话的思想动力。鉴于目前学术自由权在行使条件方面的诸多限制和对高校教师操作意义还不大的事实,建议必须扩大与规范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权。

(三)操作层面

1积极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1)教师专业团队组织的建设。高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兴趣和合作意愿建立诸如教学团体、科研团队的对话共同体,使教师不仅有组织的归属感,而且有对话的愿望和平等的精神。(2)重视教师团队负责人的遴选。教师团队负责人是组织和引导教师群体进行专业对话的核心人物,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团队活动的开展效果和教师合作文化的发展水平。为此,必须选择富有组织力与感召力、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威望高的骨干教师。(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需要教师群体共同和长期努力方能实现的目标,对教师参与团体活动具有激励和指引作用,以激发教师对话的动力和长期合作的决心。(4)构筑与建设教师对话平台。如加强教研室的管理,设置教师论坛、教师座谈会,

建立课题活动常规,为教师与同行分享经验积极提供机会与平台。(5)加强物质环境的建设。由于教研室的经费数额和教师工作室内桌椅的摆放位置、电脑的配置数、书籍的陈设量以及墙壁粘贴物的烘托度、空间的整洁度等都会成为吸引教师进入教师工作室和影响教师参与专业对话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上述物质环境方面的建设。

2促进教师自然合作。(1)努力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精神需要,他们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信任与理解。而高校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对话,尤其是普通教师与权威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往往会招致同事对其行为的好奇与动机的怀疑,这难免会挫伤高校教师与同事交流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有关领导与媒体应该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鼓励和支持高校师师专业对话,使高校教师的内心得到平衡与慰藉;而对于一些成功的典范,学校的鼓励与支持则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2)积极开展教师集体活动。由于活动是主体产生认识与体验的基础,而教师与同事自然合作的前提是要相互了解和相互信赖,这显然对不少高校教师来说是有困难的,因为当前高校教师集体活动缺乏,这导致许多教师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的机会与亲自体验的过程,进而影响对话对象的区分与选择,因此必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活动。

3完善教师评价。(1)正确定位评价的功能。虽然评价有诊断、改进、鉴定的功能,但要使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有效和持久,应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突出评价的改进功能。即评价应以促进教师个人和团体的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同时鼓励团队之间相互竞争,以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团队意识与活力。(2)明确评价的原则。在此,教师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评价的目的与专业对话的目的相一致、专业对话的短期目标与团队的共同愿景相一致、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多项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原则。只有明确和坚持评价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教师个体的潜能得到发展,团队的竞争力得以提升。(3)改善评价指标。要有效实现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必须改变教学是“软”指标的现状,突出教学、教研、教改在教师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改变评价指标单一的“静态性”特征,除了考虑教师素质、活动绩效等结果外,还应考虑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与进步等一些体现过程的元素;改变评价指标单一的“个体性”特征,除了考虑教师个体的情况外,还应考虑团队情况,如团队中活动的持续情况、合作意愿的变化、参与人数的变化等,使专业对话中的高校教师团队逐步迈向学习型组织之路。

责任编辑张向凤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合作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